这是关于我师姐父母的故事,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来,铭记这对让人佩服的执着夫妻。
师姐的家位于安徽很边缘的小村庄,她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妈妈负责经营杂货铺。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基本以外出打工赚钱或者是在家里帮忙做农活为重,很不重视小孩读书。但师姐的父母的想法和村里的普遍倾向相反,他们非常重视小孩的读书,而且把供养他们上大学当作他俩最重要的任务。师姐说,因为村里的初中办学质量很差,父母把他们四个都送去县城一个比较好的初中读书。当时因为没有县城户口,去县城读书非常贵,加上去了县城基本都要自己租房子,需要额外的租金和生活费,加起来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但是,她的父母没有任何犹豫。为了他们上学,她的父母省吃俭用,四处借钱,甚至有段期间村里其他人见到她父母都绕道走,因为都担心他们又来借钱。村里的人也一直对她的父母冷嘈热讽,大意都是说她的父母尽做无用功。可是即便如此,她的父母仍辛勤地工作,默默地供着他们读书。
师姐说,求学那段期间每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来看到父母拼命工作的身影,身上补了又补的衣服,听到村民们叽叽喳喳的风凉话,心情都非常低落。这种糟糕的心情在她高三复读期间更加强烈,心理也因而差产生了打退堂鼓,出去打工的念头。于是,她有告诉她妈妈说,她的哥哥姐姐都考上不错的大学,她自己估计也考不上,还是想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当时,她妈妈毅然决然地就拒绝到,”这不行,我和你爸,就算拼了命也要把你们四个培养到大学,哪一个落下了都不行,四个人的平台要一样,将来你们几个才会团结,如果其中一个落下了,其他兄弟姐妹对他再好,心理都会有疙瘩的。辛苦这么久,就是想让你们能去见见外面的世界,有更好地发展平台,你不能就此放弃。那些话,就像风,都会过的,别在意,好好复习就好。“她妈妈的一番话,让犹豫不决的师姐,重新坚定了自己的心,更加发奋地学习。
这对夫妇,为了给四个小孩创造更好的平台,无视周遭的言论,二十多年,坚持着供养他们四个读书,也给师姐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会了努力和团结。师姐说,每当他们几个不想学的时候,就会想到爸爸妈妈的辛勤和毅力,就继续咬牙苦读;四个人哪个有困难了,其他仨都会尽全力去帮忙,没有丝毫计较,就像他爸妈他们四个奋斗一样团结。
他们四个人也非常的争气,师姐的大哥考上安徽省的重点大学,现在在一家国企里工作;大姐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现在在当老师;她是中山大学硕士,现在和我在一家国企实习;她的弟弟是同济大学硕士,今年被保送到德国进修。听她说,现在他们家在村里很有名气,去她家取经的村民络绎不绝,也越来越多村民向她父母学习,开始重视小孩的教育。
在一片反对声中,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师姐父母的这份执着和毅力,真的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