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文明远远早于夏王朝,但的确不是夏王朝
夏后王朝称殷、称商,还是称殷商?
《尚书》、《史记》等文献称为“殷”;《尚书·召诰》用“大邦殷”称之。
今人根据甲骨卜辞、古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此朝代为“商”。
认为至盘庚时,将王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王都稳定下来,因此商朝才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但目前尚不能诠释如下疑问:
1、商人是否有对整体王朝或族群的称谓。
2、为什么在出土的卜辞、金文中,找不到“殷”字?
其实,现在出土的考古“资料”已经很多,再将其与地上文献结合,足以证明及解决下列问题:
1、在已出土“资料”里可以找到“殷”字。
2、其先创族群称殷,又称殷人,始祖称殷契。
3、殷人始祖子契受封商地,为有土方的诸侯,又称殷方、殷邦、商方。殷为族号,商为居名。
4、殷邦汤乙王天下后,王号称“殷商”。
5、殷墟应是汤乙的王都。殷商后王数迁,到盘庚又重迁回殷墟,并在此稳定下来。
6、“大邑商”、“天邑商”应是殷商人宗庙二里头或殷墟的尊称。
7、殷商王称殷王,不称商王。所以把此殷历史称为“商朝”不合理。
8、周前文明的“国”,称为“邦”或“角”,实指诸侯受封有土方、有“一角落”之地。“国”非指王政权。
图片1-7
是殷方的象形文字
方的四边“角落”本意为诸侯之方。如果用四角的其中一角,还是小四方。这与等级制度王的标识仍有冲突,古人有智慧,选择去掉四角的图形表示诸侯之方。而今我们释为“亚”大错特错!
侯方下面的是立鹰人形图腾,是早期“殷人”的标志,殷手下之物即“契”的表意。
此组合图形释为“殷契”“契方”“殷契有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