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所以“其生若浮”,人生不要太刻意,不要争,一切自然就好。
辛弃疾“疏篱护竹,莫碍观梅”,传说中的“疏篱”,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里的“浮生”二字,真意应该也就在这茶具、红墙、青藤、溪石……,这一枝一叶里吧。
只是我们的心,终究是不安分,嘴里谈的是老庄,心里想的是“他生依旧降红尘”,一有机会就出了墙来。
“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唐.元稹),人生其实难得偷闲……
话说过来,虽然道家讲不争、讲顺其自然,但实际上“争”的最厉害的就是道家。泰山上最好的位置都被道家给占了,宋真宗封泰山时,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大帝”,封主管东方和泰山的天神青帝为“广生帝君”,封泰山老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就是御封的道家领地。
与其相比,佛家好像要势微得多,灵岩寺、普照寺都在泰山的偏僻之地,玉泉寺也地处泰山北的边缘地带。
不过,这种选址或许正是建寺的和尚们自觉选择的结果。禅宗讲众生平等,贩夫走卒也一样具有佛性,寺院不建在深山,而是建在更贴近市井的山脚,这样的选址,应该可以更方便“普度众生”。
进寺院,都会见到诸如“心想事成”、“有求必应”之类的话。原来错以为这是要什么佛就给什么的意思。其实不是,真正的意思是:
你就是佛,你求什么,心里想什么,也就会得到什么,求法的得法,求财的得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