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自尊、自立、自强、自信,有能力而懂得快乐、感恩的孩子。
但一边期望着孩子成功,一边用自己的“恶言恶语”摧毁着孩子的自信、自尊,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现状。
调查显示,中国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而羞辱或经常批评孩子便是最为广泛的表现之一。
当孩子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抢夺玩具,被“欺负”而痛哭流涕时,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笨!活该,你为什么不夺过来呢?”
当孩子面对小学的数学题绞尽脑汁也解不出来的时候,家长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呀,看人家×××考了多少分,再看看你!真丢人!”
“废物”、“猪脑子”、“丢人”、“怎么不去死”、“就知道吃”、“笨死了”...这些词,想必家长们并不陌生,有的家长甚至时常挂在嘴边。
这些消极、负面评价的词语,在家长眼中只是自己宣泄失望、坏情绪的“气话”,但对于孩子,却是自我价值感的主要形成因素。
孩子的自我评价,其实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父母根据他们的感受和对他们的评价上。
越小的孩子,认知水平与自我意识感越低,父母的情绪、语言对他们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影响越大。
从小在消极负面的评价中成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与同伴的交往中遇到挫折和难过的时候,恰恰是孩子处于踏入社会的适应期,他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但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应该首先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把痛苦和难过之处倾诉出来,帮助孩子分析,让孩子学着自己面对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难题。
借助这个过程,同时也进一步建立起家长与孩子之间百分百的信任和理解。为孩子今后的教育成长铺好路,搭好桥。
蔡康永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讲,每个说话的人,都需要从听话的哪一方收到鼓励,才会更放开来往下说。只要你的反应是一种鼓励,不管对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会很受鼓励,继续往下说。你不必假装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赏别人的深度,已经是一种美德了。
对孩子的鼓励,首先来源于家长对孩子无论是好是坏、是强是弱,而给予的充分的接纳和关爱,传递给孩子家长无条件的信任和爱。
其次,承认孩子因花期不同而初始的不完美,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成长,要知道欲速则不达,静待花开。
第三,无论什么情况下,永远告诉孩子:“孩子,爸妈爱你,你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爸妈的骄傲,我们永远因你而自豪!”
从小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具有更多前进的勇气和自信!
而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