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读红楼梦,颇有些新的感悟,看来一本佳作,总会因为读者成长的阅历而品出不同滋味。虽用了再读一词,却不是以前曾读完过,总是断断续续,兴致来了翻了些许回,兴致去了,便也置书于吃灰。
但是这篇随笔,不是感悟或笔记,只能归到游记一类。
身在苏城,却于古城有几十公里的距离,总感觉那种古苏州的味道感受不浓,甚至清淡。故而于这个周末,趁了也去市里办事的机会,再去踩踩姑苏城的石砖路。
乘着地铁,于养育巷下了车,办完了事,就沿着西护城河步行至阊门。
想来《红楼梦》第一回,便说道,东南有一姑苏城,其中阊门乃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所。所以红楼之梦,阊门始之。书中原写十里街仁清巷等处,虽已有先者依稀判定为何处,但我即禀作者假作真时真亦假之义,又想也许为作者杜撰之地,故而不再细寻了。阊门外之繁华,我一非原住民只能从史料了解,言说自太平天国之后,其经济地位就为上海所取代,所以纵观今日上海之繁华,也便可以拼凑明清苏州的繁华了。离了环河步道,拐个弯就是阊门了。现今的阊门是反复拆建之后的成果,虽已不是伍子胥建城时的相貌,却也继承了灵魂。祖国讲究家族血统观,所谓虎父无犬子,所以并无大异。
进了阊门,算是进了古城了,脚下所行之道,为西中市。不少阊门老照片拍的就是这个地方,沿着不宽的两车道旁边更为不宽的人行道走着,看到几位老太坐一竹椅于巷口乘凉,聊着一些我是听不懂的软语,我仿佛看到了老苏州的影子。西中市上有一豆浆店,挺是出名,我便去往,稍稍果腹。
算是垫了早餐,便回头往阊门方向,借了辆自行车,往了山塘街方向。
山塘街为白居易所建,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全长七里。现今很是好玩,因为它虽为一街,却被新民桥分成了两个世界。新民桥以南,是外地游客眼中的,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游览区山塘街,我第一次来这里,便只在这边到新民桥,绕个U型便结束了行程。而新民桥以北,可能就是老苏州人眼中的山塘街了,摊贩鳞次,物价相对低廉。是个买菜、生活的地方。记得上次来这里,看到一对儿游客向小贩问路,这条路(山塘街)通到哪?小贩答:到虎丘啊。那对儿表情疑惑,仿佛不信般的回头往南去了。
穿过新民桥,过了菜市段,到了居民区段人就渐稀了。骑着车压过石板路,颇为颠簸,看来这古时的路并不与现代轮子的交通工具相符。路上经过一庙,为普福禅寺。提它之义只因庙门上画个葫芦,是否跟甄士隐家旁葫芦庙呼应?哈。
到了终点,便是虎丘山山门。游客便又多了起来。苏子曾言:“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人生憾事本身就是很多,多一件也无妨,所以我便一直没去虎丘山游玩过。
行毕,于烈日下,钻入一空调公交,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