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正无聊。用手机打发时间,手指一划, 微信学校群里正在询问,女排队员是否正在学校体育馆训练一事;正在讨论,朱婷的身高和我们相比,会有怎样的悬殊,如姚明和潘长江一样落差巨大,放在自己身上那是极有意思的画面。
现场的同事发了两张照片,“进行中……”,一看时间,照片发在10分钟之前。没有犹豫,立马换衣,骑车直奔学校体育馆,心情说变就变,哪里还有之前的百无聊赖,原来做一回现场的粉丝,感觉好像恋爱赴约一样啊!
路上绿意正浓,校园里非常安静,只有初夏草木花香极为浓郁,沁人心脾。到体育馆,听着女排队员的扣杀声和弹跳声,心情更为之振奋。碰上同道同事,她也和我一样是女排的粉丝吗?
5月3日,收到信息,说近期有省队女排借用我们学校体育厅训练,体育馆停止进行其他训练和上体育课,然后听说,还有国家队员也在,最受欢迎的国家队员朱婷也在。这个消息传开后,不少人很是兴奋,想想去年里约奥运会上那激动人心的女排夺冠赛,如今,咱们的英雄近在身边,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何况,校园里迎来如此特别的客人,从来没有先例,实在太难得。于是课余时间老师们有意无意地靠近体育馆,想一睹她们训练的样子,想看看朱婷训练的样子,一点也不过分吧。
站在熟悉的体育馆内,看着高大的姑娘们跳发球,大力扣球,跳起拦网,为她们精彩的每一个球喝采、鼓掌。我看到朱婷,她在其中看起来是最高的,混在里边训练,并没有特殊之处。尽力地练好每一个球,每一个队员都是如此。但是一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否则怎么会脱颖而出呢。
一局结束,队员们稍作休息,喝口水。同事带去一本书,为女儿求朱婷签名,得到回答“训练之中,不签名。”同事不甘心,继续请求,说女儿特别喜欢和崇拜。还是不行。朱婷坚持拒绝:“训练中,就像你们在上课中,怎么可以做不相干的事情。”同事悻悻然,有点尴尬。我在旁边,也觉得朱婷有点拿架子,人家小姑娘崇拜你,你给签个名,鼓励鼓励孩子,又能损失什么?
说是休息,其实也就一分钟的时间,训练继续。看到马上进入训练模式的姑娘们,对朱婷这样的回绝,忽然有点理解了,一个人怎么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而为了照顾到他人的要求影响自己的原则,无原则迁就他人必将影响自己的事业,而要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没有坚定的信念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此说来,朱婷的坚持自有道理,我又怎能凭自己思想揣度她人。
教练朝两方换着大力喂球,我在旁边看得连连叫好,一边还帮着捡球,特别喜欢那个子最矮的自由人,她接球真稳,先两手一缩,然后快速伸出,稳稳接住,传向球需要去的方向,砸过来的球那么重,却如此轻松。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训练,几千次几万次或者几十万次,就是在反反复复的重复中才有如此轻松的啊。姑娘们的短袖被汗水浸透了,依然是每一个球都在尽力地打好,为了救一个球,扑过去,整个人都倒在地板上滑过去,又马上爬起来进入战斗中。这样的训练每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平时的训练就是这么枯燥单一啊!
当我们羡慕她们娴熟潇洒的技术,当我们羡慕她们健美匀称的身材,更为朱婷等世界冠军而欢呼的时候,我们实在忽略了她们长期枯燥而艰辛的付出。没有任何成绩可以随随便便获取!
暮色四合,她们训练收工。儿子嘱咐我和他的郑大校友朱婷合影,也是我心之所向。和女排世界第一高手合影,于我这个30多年的女排追随者来说,梦寐以求啊。好在此刻朱婷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拥有了一张落差最大,仰望傻笑的照片。
晚上看《朗读者》最后一期,最后出场的居然是郎平,心中的女战神,聆听郎平谈她作为主攻手“铁榔头”时枯燥辛苦的训练,谈她接手国家队后的压力和拼命,梦中都是比赛。看到郎平,看到宋世雄,看到那些和我一样的女排球迷,热泪盈眶,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似乎就在昨天。
中学阶段,正是八十年代初,郎平等女排三连冠、五连冠的战绩影响到乡村中学,那时开始有了排球课,我被选为校队队员,每天放学后可以练排球,在那个放学后要割草干农活的年代,可以名正言顺地玩排球,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大学,因为有中学参加女排比赛的经历,很自然成为系队队员,因为打球,不仅仅认识了一帮同样喜欢排球的姑娘,还经历一段珍贵美好的初恋。
工作多年后,一度低迷的排球运动忽然又兴起,女教职工排球赛每年一次,在繁重枯燥的工作之余,到排球场上大喊大叫,出一身淋漓透汗,无比爽气。
排球开启我的青春,见证我的青春,陪伴我的人生。而郎平就是精神领袖。今天现场看朱婷等女排训练,晚上又通过屏幕见到郎平,何其幸会。
郎平朗读了勃兰兑斯的《人生》,“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在场的四个女排姑娘朗读了流沙河的《理想》,人之为人,理想是必须有的。感谢女排,感谢那饱满圆润的排球。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