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在“中国避暑名城”、“中国避暑名山”都榜上有名。贵州,说大也不大,它的面积不及内蒙古、西藏等地;贵州,说小也不小,它掌管着好几个县。
我眼中的贵州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地方,在发达的市区,灯火通明,在独具民风的地方,热情好客。贵州少数民族是非常多的,但不是所有少数民族的人都会说本民族语言,因为好多被汉化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特色异常突出。
正文:
“有一种辣叫空气中的辣;有一种饭叫行走中的饭;有一种山叫烟雨般的山;有一类雾叫没有霾的雾;有一座城叫雅典般的城;有一种贵叫阳光般的贵;有一种人叫爱吃的贵州人。” ——老师语录
我是一个贵州人,又是一个贵州粉,来自农村,只是家距离市中心比较近,没有农村娃的经历。我是个被汉化的少数民族,俗称“假少数民族”。在我的人生中,不算上出生地铜仁的话,第一站是贵阳,纳雍是第二站。
通过第二站——纳雍,带大家领略贵州“冰山一角”的风土人情。
同学是贵州纳雍的,邀请我去她家做客。
坐贵阳到纳雍的火车,下火车后,拦了一辆面包车。火车站附近在搞建设,修建高楼。在县里的路还好,离开县上通往她家的路,真可谓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我感觉自己坐的是蹦蹦车,“跌宕起伏”。在半路,我看见有翻下沟的车辆,顿时心惊胆战,要不是路太远,我真想下车,自己走。
山坡上种的都是些玉米、土豆,当然还有牛。这里放养的牛,不是水牛,而是黄牛,并且每户人家养的牛都是这种,因为它耐“旱”。
这里家家户户都烧煤,并且每个人的牙齿都有黑点,同学告诉我这是由于水土原因导致的。
走进她家第一眼,我就能感觉到,她家很困难。房屋没有多大,是火砖砌的,屋顶盖的是瓦,里面很“陈旧”,被子都是好久以前的了,很硬,不暖和。
一到她家里,她爸看见了,二话不说,杀鸡。像家里养的什么鸡、猪,这些都是用来换钱的,平时都不舍得吃。
我看同学的爸爸在做饭,就走过去,问叔叔需要我帮忙没,叔叔开始很坚决说不用,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于是,叔叔去做其他事了,我成了切菜工。
我拿起腊肉,一刀一刀的切下去,很小片。叔叔走了过来,看见我切的,就说,切大点,越大越好,“啊?”当时那分钟,我懵了。在我自己的家里,看见妈妈都是切的很薄,似乎越薄越好。我放下了菜刀,跑去寻找同学的身影,想问问原因。我看见同学在喂猪。
有大猪,也有小猪,瞬间,我的目光被小猪吸引住了。我看见一群小猪围绕着猪妈妈,跳上跳下,好生活跃,关键呆萌呆萌的,伸手去摸,这些家伙,一点都不“配合”我,闪的飞快。有个别被摸到了,如同“惊弓之鸟”,那叫声,相当“惨烈”。“哼”,我鼓起嘴巴,假装很生气,“一点都不可爱!”
到了开饭时间,我才想起切肉那个问题,就问了出来。原来,这是一种习俗,体现热情大方。
吃完饭,同学把脏碗收在一个塑料筐里,“为什么不洗呢?”我好奇的问。同学说,“不用洗,等到没有碗吃饭时洗。”我没有再问下去了。
天差不多黑了,屋里的灯光很暗。同学收拾好屋子,烧好热水。她拿出了家里最好的被子。洗涑完毕,我和同学睡在一起,她倒床就睡。我看看手机,才九点多,太早了,睡不着。上半夜,我在玩手机中度过,下半夜,我开始入睡,不过是半梦半醒的。
公鸡刚打鸣,叔叔就来叫我们了,“快起床了,时间不早了。”我立马坐了起来,反观同学,还在沉睡中。打开手机,才六点,我对叔叔笑笑,“这也太早了吧!”
今天,正好是赶场日,同学和她的爸爸带我去县上溜达。当然,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想带我吃吃喝喝。整条街道(我觉得像巷道,很窄)人挤人,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很多只有生活在这种“民间”才能看到。这里烤的臭豆腐很正宗,价格也不贵,才一元一块。爆米花,白黑交加,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机子炒出来的…我拉着同学一会儿在这个摊位,一会儿蹭向另一个摊点,不过,我没有买什么,不想叔叔和同学来破费,因为钱来之不易,对于他们来说,“一分一毫”都很重要。就算要买,我会偷偷地买,来个“先斩后奏”。
之后,回去时,为了走捷径,他们带我“跋山涉水”,山路很陡,有好几次我都想哭,除了害怕,还是害怕。不过庆幸的是,我没有“矫情”,咬着牙,走完这段路再说。这些山路,不是我走它,是它带我走,一路“摸爬滚打”,时而顺着道“滑”着走,时而扯着小草跨过陡壁…
山路走完那一瞬间,眼泪真的掉了,我终于“解放”了。
回到了家,同学去收牛,把山坡上的牛,不论谁家的一起赶回来,然后在村口叫喊着,“谁家有牛,赶紧来收喽!”
累了一天后,我早早的就入睡了。第二天一早,我和同学就坐着火车回贵阳了。
纳雍,虽说是一场“惊险”之旅,但我喜欢这清新的空气,并且,这里拥有着最纯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