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黑板,这是知识点。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信并不来源于你知道的多少,而是你知道的某件事是否能顺利的连贯起来,知道的越少更容易做出判断,而且是单纯的判断。
怎么理解呢?就是知道的越少,越容易自信。因为所看到的世界太小,以为自己看到的冰山一角是世界全貌。自信满满。
1、-知道越少的人是怎么自信起来的-
前段时间公司要求写述职报告,要求PPT格式,每人至少讲5分钟才能下台。
同一个部门有6个人,其中一位同事整天在焦虑,怎么办,怎么办,不会写呀(公司8年都不要求写述职报告的)。剩下5个同事就安慰她说,没关系很简单的,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结果一周之后那位最早说不会写的同事倒成了部门写述职报告的标杆。PPT直接10页纸,从介绍自己到工作履历再写到工作成果。看完人家的PPT感觉人家好牛逼。
最开始安慰人家的5位同事相比之下写的乱七八糟。
很好笑的是其中还有一位同事跑来告诉我:诶,我给你说。那个谁谁谁就是个心机婊,说了自己不会写,结果写的最好。
我白眼都翻到眉毛上了。你不懂,不求上进,盲目自信,还怪人家太懂咯。人家说不知道怎么写,是真的不知道,但人家花了时间去查资料,查套路,最后做的很好,你怪人家努力。
知道的越少,越自信的人就是这么来的。
只有懂的越多的人。
才更知道自己的领域里缺的是什么。
才会花时间去探索。
相反,懂的少的人,容易把冰山一角当成世界全貌,自信来的也越容易。
2、-真正的自信长什么样子-
真正自信的人,会根据场景调整自己的表现。不卑不亢就是自信最好的样子。知道自己优点,懂得面对自己缺点;知道自己的“可以”和“不能”。
自信的人往往是:
不懂的就问呗。
我在某个领域懂的比较多,如果在场有不太懂的人,人家已经明显表现出自卑了,我就收敛收敛自己的状态。
面对对方在某个领域知识的缺失,我会慢条斯理的陈述给他听,不带任何评头论足的让对方也懂。
就算我懂的再多,在面对无知领域时,也是空杯心态。
以上。
有一期《圆桌派》,马伊琍谈陈道明老师:
“在《我的前半生》中,陈道明老师客串一位料理店老板,他的戏份、台词很少,很多时候是没有戏的,但是他很少回去休息,我们在演戏的时候,他就站在旁边看,不提意见也不说话,就看你们怎么演。”
后来去问陈道明老师,他表示:
“表演是带着年代痕迹的。我们那个年代的表演方式和现在肯定有不同。如果我带着我那个年代的痕迹来演这个年代的戏,很可能要脱节。虽然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但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看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演戏的。”
陈道明老师肯定不用说,演艺界艺术家了。难道他对自己的演技不自信?肯定不是。
他懂得,时代的进步,每一代人身上有每一代人的特质,他需要调整自己方式,融入到现在这个场景中来,以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在一个年轻人为主的剧组,选一个配角来演,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心态上去观察,获得新的成长。这就是真正自信的一种表现。
相反,那些事事自信满满,事事都强调“这多简单,我能行”的自信,就显的有点“假大空”。
有些人是因为太自卑,太怕别人看出自己“出洋相”,所以硬生生给自己装上躯壳,用力过猛,不仅催眠自己“能行”还催眠别人。但真正遇到事儿,要结果的时候,往往不一定理想。
明明做不好,还要说自己可以做的很好的人,心虚又自卑。
3、-自信是怎么培养起来的-
自信要从小时候说起,敲黑板,知识点,有孩子的父母可以好好看看你是怎么一步一步让自己孩子自信的,反之。
从出生到12周岁的年龄至关重要,父母和孩子重要的人对其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这个阶段是形成自信和自卑的关键,如果这个阶段变成了自卑,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想要自信起来不是没可能,只是会比较难。
来看埃里克森(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的分析,他把一个人的一生分为了8个阶段。是自信还是自卑基本上由前4个阶段(出生到12周岁)决定。
出生-1周岁,婴儿期: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
1周岁-3周岁,童年期:自主—羞愧和怀疑
3周岁-6周岁,学前期:主动自发—罪恶感
6周岁-12周岁,学龄初期:勤奋—自卑
婴儿期,这个阶段应该让婴儿感受到基本信任,要满足婴儿的需要,得到周围的关心和照顾,要不然会产生害怕和怀疑心里。这个阶段发展不好会影响下一个阶段。
童年期,这个阶段小朋友会有自主性,有独立自主的要求。比如自己要穿衣服,要走路,要拿玩具,这个时候应该适应他们的天性,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去完成能完成的事情,并鼓励和表扬,就会使他们获得一种自主感。
否则就会产生羞愧和怀疑感。自卑的苗头在这里。
学前期,这个阶段,会跑会跳会说话,模仿能力极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父母在这个阶段不阻扰孩子去探索和好奇心,来信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积极性和进取心。
反之就会产生内疚感和失败感。自卑的苗头也在这里。
学龄初期,获得勤奋感杜绝自卑感的重要阶段。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总之就是各种鼓励,各种打鸡血,只要是正确的事,就鼓掌支持当最忠实的粉丝。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信心,有成就感。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经过这4个阶段的培养,一个自信满满,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就初长成了,今后的道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所有的坑都踩平。
凡是都有但是,如果这4个阶段的孩子没有受到好的引导,那很可能长大后就是个自卑的人。
4、-已经是个自卑的人怎么办-
小时候没培养起来的自信,长大后,可以自己培养。
可以通过努力,在某一个领域去突破,树立自我的“正性认知”“自我感”。
这种成就会让你在面对他人时有底气,有了一个长处之后,你就不会因为某些方面不够好而感到自卑了,因为你会慢慢有一个”正性认识“,就像郭敬明并不会在他助理面前因为身高差自卑一样。这种某一领域的”正性认知“会扩展到其他领域。
"还可以自我暗示:'我没那么重要',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有科学证明,每个人永远关心自己更多,就像你觉得自己会被关注一样的道理。没有人有空来注意你。" 读了这句话有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许多自卑的人,感觉全世界都盯着自己,很容易在做每件事时,都背着重重的壳,好像一定要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好一样,这是压给自己的负担啊,想想做失败之后有什么人是比自己更难过的。所以只要对得起自己,就像周围没有任何人一样。
试想:当你面对一个500人的演讲,紧张得手足无措,可你抬头看看,其实大家都在忙着玩儿手机,交头接耳,整理衣袖,手机自拍,并不是都正襟危坐的注视着你!这样想后再上台,是不是轻松很多!
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长处,不卑不亢,做一个真正自信的人,相信你可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