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本书后,我将书归还了。
我断舍离了自己很不舒服的一个状态,结束了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还记得之前就读过了吴军几乎所有的著作,还记得参与写作班的第二节课我写的就是一篇读吴军的书的读后感。我从未嫉妒过什么,但是那天看到别人拥有了三大部(共7册)吴军的书的时候,我羡慕嫉妒了。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比拥有几部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更令人羡慕的了。而且还是最新版的书,拿到手的时候离作者写的序只差一个月。
吴军的书没有什么文学方面的成就,这是一定的,尤其是在语文知识结构内分析的话。但是如果任何一部作品都按严格的语文基础来评判或许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有一本书,能激起你对世界、对历史、对文化文明的兴趣,它已经最大程度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做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理科学者写一部共四册的历史文化著作,我还一一都看完了,至少在我这里,作者与作品都是很成功的。
他用理科学者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给所要写的选题一遍遍分析、筛选、修改,最终形成一部零起点依旧可以读懂的作品,这才是作者与这部作品最厉害的地方。而稍有些基础的读者,自此打开了兴趣的大门,深深陷入其中,并开始了解与自己深切相关的点。
之前老罗推荐过一本《物演通论》的类似读物,我还没有读,但是我对这本作品普遍性保留意见,很多书如人一样,文理结合是一个更好的出路。我的意思是就如同很多人很会写论文,注重语法,不重注数据,或者注重分析,不注重联结,都不是很成功令人易懂的作品。类似很多人在国外发表文章,内容的确很好,但是没有成效,就是没有兼顾可读性与逻辑性结合。所以无论《物演通论》的中心是否正确,他能做到数理、统计、逻辑各方面兼顾才能让更多的人涉及。
而《文明之光》这四本书均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不过不知道第四册是新书还是印刷的原因,出现了三四处人名不统一,一处用词搭配不是很当的情况。之前的三册有点遗忘了。所以,如果一个理科生能够逻辑严谨,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并能辅以不错的文笔,一般来说,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能再写的有趣味就更棒了。而吴军的这几本书都满足了这几个条件,或者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书一出就获得了不少奖项的原因吧。
第四册相比前三册有不少亮点,比如因为时效性的原因,加入了很多最佳的新闻热点事件;还有就是在以国外事件为核心的章节中,自然的加入了一点我国与他国的一点解析,并加入自己的评析。这点是非常好的示范,尤其是吴军的书的很多读者都是相对年轻的,在这种国际价值观上的引导有很必要的作用。
比如: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事件时,着重强调了我们中学课本中的普遍概括与浅显的理解;比如:讲美国反托拉斯问题时,提到这种类似官商勾结、财团控制决策的问题,提出这是大国中发展时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公平与自由总是相互矛盾并拉扯的,不必觉得是中国特有的,而我们现在至少走在未来的路上。再比如,讲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提到美国最终立法通过,与此相关的专利不得申请,所有基因计划的进步都是全人类的福利。这个决策是非常有必要在讲解一项技术进展的时候提到的。在这个技术可以赚钱,创业,发展的时代,总有一些努力或者行动,是为了全人类。
在读《文明之光》第四册的时候,我如同读之前的三册,如饥似渴。大概我是从吴军的这部书开始对很多事情愿意真心的感兴趣,并去全面的了解。然后开始读凯文凯利,开始读未来科学的读物。
在我这里,《文明之光》是我对未来世界的启蒙,虽然他讲的更多的是过去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如他所言,他讲的是过去,但着眼的是未来。通过过去看未来,总能看到很多相似与灵感。
很感谢吴军老师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改变,我开始知道自己未来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也深刻的了解了一句话:知识使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