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觉得《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里谁最会说话?我想,大部分人想到高育良书记吧。的确,高育良应该是这部剧里最会说话的人了,在公开场合的话可谓滴水不漏,表面上看似清风拂过,背后却玄机重重,这就值得我们来细细研究一番了。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第一集的开会,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育良书记的“老谋深算”。先分析下开会前的形式:最高检要抓人,抓的人是京州的副市长,李达康和祁同伟希望先把人规起来,掌握主动权,不希望最高检插手。而季昌明和陈海甚至还有北京那边证据确凿,手续齐全,要他们尽快拘起来。五个人的会议,两个人主张“规起来”,两个人想要“拘起来”,这样,就把皮球扔到了高育良这里。
“拘起来”和“规起来”的区别在于:“拘起来”是交给北京处理,这样省里会比较被动,没有面子;如果省委“规起来”了,这又是在抢夺北京的办案权,得罪最高检那边。这样看来,不管怎样都很难办。
关键是,这还不是个简单的2V2,这个情况的复杂在于:李达康希望规起来是因为丁义珍是自己的手下,丁义珍出问题,自己也很被动,这才希望先“规起来”,不要最高检插手。在高育良的角度上,这个李达康又与自己有竞争关系,与自己平级,拉拢不来也不能得罪。但是如果李达康仕途顺利,对自己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巧妙的打压李达康又不得罪,这就难了。
直接表态“规起来”?季检察长、陈海那边怎么办?北京那边程序都弄好了,指名要拘人。
直接表态“拘起来”?这样就会得罪李达康,你这不是成心害我呢?还有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怎么办?人还没到,副市长就让北京抓了一个,怎么给沙瑞金交代?这真是个两难的选择。
听完了其他人的表态,这时候就开始展示出育良书记的水平。他先是表态:这个事情十分重要,所以一定要慎重,要充分讨论。如果直接抓走丁义珍,可能对本省投资商和省委都不好看,这是有教训的。这样的一个表态,让李达康感觉自己好像是站在自己一边。随后,他表示要听取沙书记的意见。这样一来,先站李达康,让李以为自己是支持“规起来”的。
在之后与新来的省委书记通话中,沙瑞金将决定权交给他,这样一来,就拿到了沙书记名义的尚方宝剑,就全权处理这件事了。
与沙书记通完电话后,态度就有了微妙的变化。先表态:反腐倡廉绝不姑息,然后才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按程序办(先拘起来),之后顺水推舟,说给侯亮平一个立功的机会,演给陈海看。但是这样又暴露了自己与侯亮平的关系,引得李达康的追问。之后又搬出沙瑞金书记,说虽然是让自己决断,但是还是有倾向性,这其实也是沙书记的意思。这一套说完,见招拆招,官话说完了(反腐倡廉,绝不姑息),人情也送了(给侯亮平立功的机会),决定也下了(把丁义珍拘起来),竞争对手也稍微打压了,锅还甩给了沙书记(说沙书记也有倾向性)。这一套太极拳打下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的收益,不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实在是高啊。最后又对李达康说自己是公事公办,这时的李达康一点办法也没有。散会后的高育良,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微笑。他不但解决了“如何巧妙的打压李达康又不得罪”这个问题,甚至还超常发挥,借力打力,自己送了人情,扔了锅,能不高兴吗?
关于有人觉得高玉亮在会上慢条斯理和拖拖拉拉,觉得这是在给丁义珍拖出逃的时间,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此时的育良书记并不知道丁义珍与山水集团的关系,也不知道祁同伟与丁义珍的关系,他也没有想到祁同伟竟然有那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在丁义珍出逃后的愤怒也是真的愤怒,其他的也可以从之后的剧情中看出,在此就不剧透了。
此时,我们复盘会议上高育良的态度:先是听取各方意见,了解他们的立场。在场面形成僵局时,先假站李达康,稳一下李,之后请示最高领导沙瑞金。拿到最高决定权后也不着急露出真面目,先讲大道理,然后顺延到自己的想法,把丁义珍“拘起来”,卖个面子给侯亮平,扔个锅给沙瑞金,自己表示出:我也很为难啊,希望李达康理解。这一套下来,行云流水般流畅。如果这是在玩“狼人杀”,育良书记妥妥的秒杀全场啊。
此外,关于他给沙书记打电话那几句,也很值得玩味。自己是省委副书记,老书记走了,自己本来能更进一步,结果上边空降了一个沙书记,堵住了他上升的通道,换做是谁,心里能不郁闷呢?反面例子是后面反贪局的副局长,侯亮平一来担任代局长,副局长立马就甩脸子,闹情绪,高下立判。他和沙瑞金通话的开始,就旗帜鲜明的拥护沙瑞金的指示,先拍好马屁,站好队。明知道打电话讨论丁义珍的事情,自己就是不先说,好消息抢先说,坏消息自己不提,等着沙书记点出来,自己听指示。然后揣摩沙瑞金的态度,把自己的想法绑着领导的意思一同放出,借力打力,不可谓不高啊。
只是小小的一场会议,就经历了这么多的博弈,一句话想三遍才说出口,怪不得都说官场险恶呢。其实不只是第一集,在之后会前同李达康的交锋,会上为祁同伟“哭坟”与李达康争辩等,一言一语也体现着高育良书记高情商的说话艺术。篇幅所限,剩下这些,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慢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