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的朱棣真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有天晚上,派出太监急吼吼的诏见朱瞻基入宫觐见。朱瞻基一时想不起来什么事了,就向太监打听,太监告诉他,来晚了,要踢你屁股。这关系好的,感觉这爷儿俩倒像是闺蜜。
朱瞻基火急火燎的跑到宫内见驾,朱棣问带来了没有?朱瞻基便献上了这个硕大的黑色药丸,龙榻上,躺着进送食物的朴妃,拿到药丸的朱棣嘿嘿一笑,上了御床,然后,镜头就没了......
很显然,这粒丹丸,可以让男人重振雄风。
如果把明朝皇帝和唐朝做一个对比,会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明朝皇帝的身体素质大多比不过唐朝的,这是为什么呢?
1、侍寝制度不同
宣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逊位成为太上皇,虽然退休了,但是李渊并没有闲着,继续为李氏家族的繁荣而发挥余热去了。很多人都知道《滕王阁序》,这里的滕王阁,其实就是滕王李元婴所建,这哥儿们就是李渊退位后所生。
李渊共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绝对的高产帝王。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实一点不比李渊差,拥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而这些工作,都是他在位期间完成的,可见其勤奋程度。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代。
唐朝皇宫内设有女史官职,专门掌管嫔妃侍寝业务。唐朝的侍寝顺序是这样的,以月圆之夜为分割点,从初一到十五,按照嫔妃等级逐次升高,从十六往后,又依次下降。从等级上来说,分别是御妻、世妇、九嫔、三夫人、皇后,然后再降低。从人数上讲,初一到十三,每天九人,十四这天是三人,十五、十六皇后独享,十七又是三夫人,然后又开始每天九人。
每天面对这样的安排,皇帝想想就头大了。
所以到了明朝,不再固定设置这么多的嫔妃,选择哪个嫔妃侍寝,皇帝也有了很大的自由。
在嘉靖前期,每个妃子在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在门前挂上两只红色的灯笼,如果皇帝选好了妃子,她的灯笼将被拿下来。
发生壬寅宫变后,制度又改了,皇帝一般不去妃子的院落,而是由太监直接送来妃子的牌号,皇帝喜欢哪个就直接点,被点的妃子用被子卷起来,然后由当班太监扛到龙榻之上。这就是翻牌制,这个规矩后来被清朝沿用。
明朝的侍寝制有一个好处,可以让皇帝节省下很多精力,但也带来一个弊端,有的皇帝开始出宫寻欢作乐,明武宗就是一个例子,他还专门修建豹房,沉溺娈童,三十啷当岁就挂了。
唐朝的侍寝制保证了子嗣的繁衍,他们压根就没有为继承人发愁过,唐玄宗就曾一天杀三子;明朝则不一样,它的“宽松”,甚至引发了继承人危机,比如朱由校无子,朱由检才即位成为崇祯帝。
2、精神追求不同
史学界对唐玄宗这个人的争议很大,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又是一手把它毁了。其实,从娱乐的角度讲,这是一个会玩的皇帝。
作为一个风流帝王,他发明了很多“临幸”方案。比如投钱法,其实和赌场掷骰子一样,谁的得分最高谁最后侍寝。此外还有蝶幸、萤幸等。
唐玄宗会玩的远不止这些,历史上的宋徽宗以瘦金体出名,唐玄宗则以八分、章草出名,其《鹡鸰颂》、《石台孝经》具有相当艺术造诣,被后人称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称人间瑰宝”。不仅如此,他在音乐方面也是个天才,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即是其作品。
明朝也有喜欢艺术的,但相对来说,没有唐朝的出色,他们更喜欢的是炼丹修道,嘉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朝后半程,宦官与文臣打的如火如荼,他二十年不上朝,都没有导致大权旁落,如果从智商方面讲的话,嘉靖帝在大明王朝的诸多皇帝中,绝对能排进前几名,但是他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消耗在了炼丹上面。
为了炼制最好的丹药,他征召了大批宫女,她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每天大清早的出去采集露水,宫女对此痛苦不堪,在1542年,十几名忍无可忍的宫女乘嘉靖帝熟睡之际,企图将他勒死在床上,这就是壬寅宫变。
几千年来,也就发生了这么一次宫女起义,可见嘉靖帝玩的多么过火。
丹药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比如汞、铜、砷、硫等,这些东西积聚在体内无法代谢掉,长期服用的结果就是引起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引起猝死。秦始皇、雍正帝的突然晏驾,就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不仅如此,这东西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嘉靖帝的长子朱载基出生两个月即夭折,次子朱载壡十四岁而亡,三子为明穆宗,25岁驾崩,五子朱载出生一天早夭。
他的孙子辈分也好不到哪去。
朱翊釴不到五岁就死亡,朱翊铃、蓬莱公主、太和公主、栖霞公主朱尧姜皆是不满周岁就夭折。
至于往后,影响就更大了,明武宗三十一岁宾天的时候,都没有子女,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继承。
结语
所有这些因素形成合力,最终就导致了明朝的皇帝在精气神方面远逊于唐朝。唐朝在立国的一百五十年内,一直走在持续扩张的道路上,反观明朝,到明成祖这一代基本就停止了,一百五十年后甚至已经萎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