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想卓尔有效,关键在于保持对工作的节奏感。
所谓节奏感,就是任何工作不等领导过问,主动想在、做在领导前面,对工作始终保持一种向前推进的状态,并及时分析推进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信息、新情况,让这项工作的更新状态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如果留心,可以发现,工作顺利完成,往往是保持着一种快而稳的节奏;工作最后出问题,则往往是“拖而散”的节奏所赐。工作节奏的快与慢、合与散,与该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怎样对工作的推进拥有一种正向的节奏感呢?
首先,在思维习惯要能够把握重点,紧跟客户和领导的思路。客户或领导在工作中经常提及和强调的东西,就是我们工作的关注点,就是工作的主要矛盾。比如在灾害风险洞察这个产品的打造过程中,领导多次强调市场迫切需要这款产品,可以看出他关注的重点是能够快速拿出一个可以使用的产品,即使产品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这个阶段就是要考虑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限度的成效。
其次,在策略上,应当聚焦目标,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如果一开始就把问题想得大而难,那么对困难的恐惧,就会在潜意识里阻碍我们的思考,从而滞缓我们工作向前推进的速度。比如刚到公司领导就要求在两个月内推出灾害风险洞察beta版本。初来乍到,来龙去脉都不清楚,感觉这个任务无从下手。于是我用了一天时间,静下心来,从目标出发,大致梳理整合产品的最终需要完成哪些模块的开发,在两月内,只有两个前端开发投入的情况下能达到的程度。然后对目标进行分解,确定以每两个星期为一个迭代周期,基本两个星期完成一个模块设计,开发和确认,留出大概两周进行总体测试和部署。这样分解以后,工作开展就走了头绪。
最后,在方法手段上,要勤跟进、重反馈、抓落实。“跟进”,是在我们的各种日常汇报中已被用滥的一个词,它的模糊就在于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其对象的指向性,跟进的对象应是一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关键决策人,以时间节点为准绳,通过与关键决策人的对接把工作往前推,这是跟进。在跟进过程中,把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信息梳理提炼,然后汇报给领导,这是反馈。不要企图按着自己的想法闷着头往前走,即使你对自己的能力很有把握,也要重视事毕回复,如果领导不清楚你手上的工作进展,甚至已经忘记了部门还有你这个人存在的时候,也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
跟进和反馈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一项工作最终完完全全地落地。但有时跟进和反馈做到位了,这项工作也只能算落实了“七分”,剩下的“三分”则是实现与“完成标准”的同一。当你的跟进已尽到全力,但发现与要求的“完成标准”相比还有差距的时候,就需要立即从脑海中抹去“不可能”的词汇,在思维上突破自我的束缚,调整甚至重构解决路径,再度调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像“钉钉子”那样聚焦进攻一点,直到最后拿下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