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写日课,我都习惯于看着原文,跟着笑来先生的思路思考或反思,然后记录下来。等我想尝试阅读完之后自己独立写作的时候,居然有些恐慌的情绪。好在我知道,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也是需要克服的,这样我的心态也会好上一些。
刚才阅读了朋友写关于这个概念的日课,短短两周时间,她的文字让我有种自愧不如的情绪。从最早阅读都会吃力,文字有些东拼西凑,到如今已经可以写出很有整体性并且富有独立思考的文字了,打心底为她开心,同时也让我更加相信写作的力量。
今天中午的时候把要复习的文章读完,再到下午的时候读完朋友的对于同样一篇文章的日课,现在的我,居然怎么也记不起今天复习的内容是什么了?你说啊...这脑子...(文字记录太重要了,指望大脑内存来存储也太不靠谱了)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虽然记不起内容,但读文章时候的感受却真真切切的记得,你看,大脑对“感受”这种东西总是格外的敏感。
在回忆文章中的一些例子之后(这些例子都是故事,人那么喜欢听故事啊...),终于记得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
为什么你总是谈“坚持”、“毅力”,却从来没有持续做好一件事?
一直以来,学校里、书本上,甚至在我认可的许多有思想的人里,都提到坚持的重要性。我们看过很多故事,身边的人、小说传记里、屏幕里,坚持、有毅力这种东西确实帮助了很多人取得了成功(多说一句,所有的成功是阶段性的),可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坚持、有毅力这种词几乎都是我们拿来描述或者称赞别人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到的表面行为。我们回顾下自己过往的成功,真的有通过坚持和毅力获得的么?
没有!一件都没有!
事实上,当一件事情需要开始,需要通过“坚持”、“努力”的话,那这件事情基本没可能一直持续的做下去了,甚至大多数时候,没开始就已经放弃了。你想啊,这件事情需要你坚持努力才能做下去,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认为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件需要克服的事情。那么在行动的过程,那每分每秒都包含着这种“克服”的痛苦情绪,那么你关注的已经不再是那个你想到达的目标,而只是那时时刻刻都存在的痛苦回忆了。如你所知,大脑有自我保护的机制,恰好人都喜欢遗忘痛苦,会顺便把你正在做的事情一并给忘了...
一个需要努力、需要坚持的事,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一个骨子里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好的,也不可能做成的。是不是觉得脑海里有很多例子可以反驳这个观点,好,那就好好找找吧,找到之后别忘了用文字记录下来告诉我。
...
喜欢读书的人,多半不是靠坚持,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喜欢跑步的人,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足够让他们享受这项运动并且上瘾,对,就是上瘾;甚至有些人喜欢游戏可以不眠不休三天三夜,咱先不讨论是否消极,对不喜欢玩游戏的人来说,这也是很难“坚持”的事情,不是么?
这些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快感,一旦体会过,就不会停下来,别人想拦也是拦不住的。
你明白了,那些你看起来别人都是正在坚持做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们就是在享受那些正在做的事情。因为啊,这些事对于他本人而言,本身就是极其有意义的...这个事情,你应该可以琢磨出这么一个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为了让这个策略更容易的被记住,我把这种策略称之为赋能。
至于什么才是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同样是背单词,对于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了,甚至已经不再在意每天背多少个单词,和笑来先生不一样的是,我给这事情赋予的多重意义是:
我可以去新西兰进修;
可以自由的去国外旅游而不担心语言障碍;
可以阅读这个世界最前沿的论文、思想著作,而不再需要国内的烂翻译;
可以更好的阅读编程文档,更好的学计算机语言;
可以玩更多好玩的社交、社群类APP;
......
于是,我连背单词的方式都变了,不再求短期快速的把单词背完,而是把例句都读的通透,注意单词的发音,同时会看单词的英英解释,因为我要的不是每天完成多少单词量的任务啊!每天完成固定量的单词任务,这是个陷阱,我掉进去过。
同样的还有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整理记录自己的思考,练就更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更强的表达能力者拥有着比别人离这个世界的资源更近的优势,可以更有效的复习,可以和从前的自己做对比。另外,写作也是展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它甚至是极少数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卖出很多份的方式之一。你说,你现在不许写了,我丢掉的何止是写作啊,我丢掉的是那么多成长的可能好么?吓死自己了。
今天,我们重新理解了“坚持”这个概念,不过这个概念和以往其他的不同,这是个需要摒弃并从脑海里剔除掉的词,别犹豫了,现在就开始给想做的事情赋能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