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一本书之所以被誉为经典,往往因为它是跨越时代的。托克维尔本人是一位贵族,以没落贵族的眼光犀利的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这场摧枯拉朽的大革命为什么在法国爆发,为什么偏偏是还算开明还算改革有章的路易十六时期人们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我们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法国腐朽的制度以及王室的挥霍无度促成了这场革命,但这是真相吗?这本书就是来答疑解惑的。
对官职的渴望深深植根在了人们心里,这也成为了后来革命和奴役的共同根源。人们渴望的不是官职,而是官职所代表的特权与源源不断的利益。当极度渴望并为此付出代价之后,得享官位的人更会连本带利的利用官职索取特权、维护特权,阶级隔阂日渐扩大。
在论及十八世纪中期文人变成国家政治领袖的原因及其影响时,作者提出“大众也同样具备这种无知,这使得他们愿意相信这些作家并且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们。”言论和思想都是容易被影响和蛊惑的,激情并不能保证理想一定是对的、是可执行的,但泛泛之言远比务实的针对某一领域某一具体事件给出意见来的吸引人。人们享受参分享共同口号的快感,但对于真正的改变以及自己因改变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毫无概念。
而关于“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为什么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部分,作者的看法几乎发聋振聩:“法国的处境越好,人民就更加不能忍受。革命的发生并不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常见的是,一个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的长期忍受法律体系压迫的民族,会在重负减轻时,发起暴力反抗运动。被革命摧毁的旧制度应该是优于先前的制度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坏政府的最危险时段是其准备开始改革的时候。”压制和束缚在程度最轻的地方,反而显得更无法容忍。
循序渐进和轰然倒塌哪个更好?人们会瞻前顾后希望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尽量小一点,但最终涓涓细流会汇聚成大江大河,每个人身不由己的被卷入洪涛并成为洪涛的一部分。轰然崩塌意味着阵痛,非亲身经历者无权做评判,但祝愿自己不要身处洪涛。
读书笔记:
◆ 第1章 前言
>> 我坚信,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在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中,他们的革命情感、习惯和思想其实大都是继承了旧制度的东西,而且尽管他们不情愿,还是用旧制度的瓦砾建设了新社会的大厦。
>> 我随处都可以发现今天的法国社会深深根植于那片旧制度的土壤之中
>> 本书的宗旨是要探讨如下问题:为什么在当时欧洲多数地区酝酿的大革命偏偏在法国爆发?旧的君主制怎么倒台得如此突然、如此彻底?
>> 因为人们不再以等级、阶层、行会或家庭为纽带,更倾向于只关注自身利益,导致自私和狭隘的个人主义,而置公益美德于不顾。专制制度不仅不与这种倾向斗争,反而使其势不可挡,因为专制制度将公民的集体情感、共同需求、和谐共处的意识和协调一致采取行动的机会统统剥夺了。专制制度使人们蜗居在自己的生活中,由固步自封变得更加孤立,由人情淡漠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第2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不同评判
>> 相反,其他人却把它看作是上帝的福音,是上帝要改造法国乃至全世界,创造出新兴人类。
◆ 第3章 大革命的根本和终极目标,并非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要摧毁宗教权威和削弱政治权力
>>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行动就是攻击教堂,在大革命激起的所有情绪中,反宗教情绪是最先被激起、最后被平息的
>> 反宗教只是大革命的偶然事件,是革命的一个突出的但转瞬即逝的特征,是大革命发生以前人们的思想,是激情和特定环境的临时产物,它为大革命奠定了基础,但其并非革命本身的特征。
>> 十八世纪哲学被看作是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确这一哲学具有深刻的非宗教性。然而,关键是要认识到,它包括泾渭分明的两部分。
◆ 第4章 法国大革命怎么是一场以宗教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其原因是什么
>> 所有民主革命、政治革命都限定在本国范围之内。然而法国大革命却没有国界可言。而且,它的成效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扫清边界划分。
>> 像宗教改革一样,法国大革命影响广泛深远,它跟宗教布道一样深入人心。
>> 宗教往往考虑人类本身,而不是某一国家的法律、习俗、传统所添加给人类共同本性之外的东西。其首要目的就是总体规范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具体调节人与人间的权利与义务,均不受社会形式的影响。宗教规则不是适合于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人们,而是所有父子、主仆、邻里。宗教根植于人性之中,因此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且能放诸四海而皆准。与政治革命不同,宗教改革很少局限于某一民族甚至某一种族。更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宗教越是具有这一抽象却普遍的特征,其传播越广泛,不论法律、环境、人类间有怎样的差异。
>> 古希腊罗马异教或多或少要与每个人所在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现状相关。异教教义因此反映的是某个民族甚至是地方的特征,它受到地域限制,并很少向外传播。
>> 法国大革命与宗教改革都以同样的方式发展,只不过前者注重现世,而后者注重来世。宗教针对的是普通大众,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大革命同样具有一种超脱于任何具体社会形态的抽象视野。它不是要决定法国人民的权利,而是要规范政治疆域内的人民共有的权利和义务。
◆ 第6章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 大革命的目的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要打破宗教对人类的束缚。不管看起来怎样,它本质上是一场社会政治变革。
>> 而大革命的效果就是要推翻被称之为封建制度的政治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平等条件下的更为简单、更为统一的社会政治秩序。
>> 事实是,它彻底摧毁了,或者说正在摧毁(因为它仍在继续)任何从贵族制度、封建制度衍生出来的旧社会形式,或者说以任何方式与之相关的一切,和那些带有贵族制度、封建制度印记的事物
>> 没有过渡、没有预警,也没有顾忌,大革命就是这样让本可以一点点坍塌的体制瞬间结束,这就是其功绩。
◆ 第7章 为什么封建特权在法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令人厌恶
>> 如果不仔细研究会令人感到惊讶,以废除中世纪各处残余制度为核心目标的大革命并没有在专制制度保留更完好、人民受压迫更深的国家爆发,而是在人民觉得专制制度和压迫最轻的国家爆发了。因此,这些压制和束缚在程度最轻的地方,反而显得更无法容忍。
>> 会发现这些财产的大部分被已经拥有土地的人所购买。所以,即使地产换了主人,但是地产所有者的数量增长仍比人们想象的数量少很多。
>> 十八世纪,所有教区事务由官吏管理。这些官吏不再是领主的代理人,也不再由领主任命。一些官员由省总督任命,其他官员由农民选举。
>> 把注意力从教区转到行政区,我们发现相同的情形。没有任何地方的贵族以个人或是以团体身份管理区事务。在当时而言,法国的这种情况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古老的封建社会仍保留着部分特征。土地的拥有权与对居民的管理仍然有联系。
>> 贵族所有的特权都是如此。他们的政治意义已经消失,但是他们的金钱收益仍在。甚至在一些时候,他们的金钱意义还在扩大。
现在,我只想说那些给他们带来收益的特权,因为这些特权沉重地压制着人民。
>> 然而,对我而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相同的封建特权在整个欧洲都存在,而且在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情况比法国更严重。
>> 为什么同样的封建权力在法国人心中引起如此大的厌恶之情,以至仇恨对象消失以后这种仇恨似乎依然不可磨灭呢?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农民已变成土地拥有者。另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农民已经完全摆脱了领主的控制。自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两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 中世纪的部分制度被毁灭了,残留下的制度更加可憎。
◆ 第8章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业绩
>>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业绩
>> 这是旧制度的产物,我也可以说这是旧制度在经历大革命后唯一幸存下来的政治制度,因为这是唯一能够适应大革命创建的新社会的部分。
>> 从如此遥远的地方决定的救济事业往往比较盲目,也反复无常,因而无法满足需求。
◆ 第10章 行政司法与公职人员豁免是如何在旧制度体现的
>> 凡涉及公共利益或由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案例并不属于普通法庭管辖。普通法庭只能判决与个人利益相关的案件。对此我们束手无策,却已成准则,法国的旧制度就是这样的。
>> 在法国旧制度下,尽管司法权曾多次超越了其权力的自然领域,但它并没有达到该领域的巅峰。倘若有人只看到这个现象的一面而脱离了另一面,那么他的视角是不完整的、扭曲的。
◆ 第11章 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在不摧毁旧体制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深入其中并取而代之的
>> 中央政府单独管理全国的公共事务;一个大臣掌管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国内事务;各省所辖范围内,代理人单独处理所有事务;除特别授权外,没有任何附属机构或其他类似的机构可以进行活动;由特殊法庭受理政府感兴趣的案件,对政府代理人提供庇护。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央集权制。
>> 倘若有人问我旧制度下的各项政策是如何完好无损地延续下去并被纳入新社会中的,我会这样回答: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革命的开端和导火线。我还会补充道,人们在其内部摧毁贵族制度时,他们也会将自己推向集权化。
◆ 第12章 旧制度下的管理风尚
>> 历史就像挂在画廊里的画,只有少数几幅是原著,其余都是仿品。
>> 旧制度时代的特点:立法严明、执法宽松。
◆ 第13章 法国怎样成为欧洲各国中一个首都权威高于所有地方,但又与地方融合的国家的
>> ,在孕育法国大革命的那六十年中,巴黎工人的数量增长到了原来的两倍多,然而同一时期巴黎的总人口却只增加了三分之一。
>> 我想现在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央集权和巴黎权力膨胀是政府不断更替、不断垮台的重要原因。不难理解,旧君主制的突然垮台也是这个原因,这也一定是其他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15章 如此相似的人为何比以往更有距离,形成许多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
>> 到中世纪后,贵族已成为种姓,即出身变成了一种特殊标志。
>> 英国是唯一完全消灭种姓制度而非将其改头换面的国家。在英国,贵族和平民可以做同样的事情,进入相同行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可以通婚。权势最大的领主的女儿可以嫁给一个平民而不会觉得丢人。
>> 在所有的区分人和划分阶级的措施中,征税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性最大,也最容易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增加孤立,而不平等和孤立都会变得不可救药。
>> 资产阶级与平民相互分离和贵族与资本家相互分离几乎一样。
>> 每一个拥有自己特殊利益的城市都会因其利益而时刻准备着牺牲周边乡村和村庄
>> 资产阶级所有的行为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害怕与下层阶级融合在一起,并极力摆脱下层阶级对他们行为的监控。
◆ 第16章 政治自由的丧失和各阶级间的分裂是如何导致旧制度灭亡的
>>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穷人享受着纳税特权,而在法国,却是富人。为了能掌握国家的统治权,英国贵族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而法国贵族仍享受着免税特权,作为失去统治权的补偿。
>> 年复一年,随着逐渐征收的重税,各个阶级逐渐分裂,人们渐渐疏远彼此。从那时起,让无力纳税的人们交税,为有能力纳税的人免税成为了税收的目的。这导致了富人免税、穷人缴税严重的后果。
>> 这是君主制最后的三百年里国库财政管理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 ,一个温和、但失去公众监督和控制的政府,一旦它的权力得到保障,并不畏惧革命这个人民最后的保障时,贪欲会迫使它采取残忍且可耻的手段统治国家。
>> 对金钱的需求,加上不愿向三级会议提议,导致了买官卖官逐渐制度化并屡次发生,成为法国独有的“特色”。作为政府理财思想的产物,买官卖官制度使得第三等级通过买官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对官职的渴望深深植根在了人们心里,这也成为了后来革命和奴役的共同根源。
>> 记住,最好的国王和最坏的国王会做同样一件事。是路易十二确定了卖官制度,但是亨利四世使这一制度得以世袭。其实制度本身的弊端要比推行这项制度的人美德大得多。
>> 由于想要避开三级会议的监管,三级会议的大部分政治职权都转到了最高法院行使。这造成了政府中司法职权的混乱,对良好的社会秩序危害极大。
>> 由于政府只索取钱财,从不保护人们自由的行为,加速了各个阶级间的分裂,使得他们在反抗的过程中无法联合起来,这样政府需要对付的就不是集体力量,而只是零散的个人力量。
◆ 第17章 旧制度下自由的类别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
>> 服从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从中产生的奴性思想。
◆ 第18章 为什么文明程度在提高,十八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反而有时比十三世纪的还糟糕
>> 就这样,农民几乎与整个上层社会不相往来。那些本来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的乡亲们也疏远他们。他们有了知识或财富后就与农民形同陌路了。农民在整个国家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 真正的压迫虽然包括那些不幸的人所遭受的痛苦,但是更体现在不给他们改善处境的机会。
>> 穷人和富人几乎没有共同点时,即没有共同利益,没有共同的不满,也没有共同的事情时,双方之间的隔阂就变得深不可测,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 贵族想极力保住特权,资产阶级急切地想得到特权。资产阶级本是农民出身,却对农民形同陌路,某种程度上讲似乎素昧平生。只有当农民得到了武器时,资产阶级才意识到已经唤醒了农民的激情。资产阶级既无力反制,也没法引导。因此,资产阶级作为曾经的革命推动者最终成为了革命的牺牲品。
◆ 第19章 十八世纪中期文人变成国家政治领袖的原因及其影响
>> 大众也同样具备这种无知,这使得他们愿意相信这些作家并且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们。
>> 要求自由越多,奴役就越多。
>> 并不给予真正的自由,只给点自由的影子。
>> 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有很大影响,但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却没有大于法国思想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 第20章 非宗教思想如何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普遍占主导地位,对大革命的特点有何影响
>> 即因为在政治上对政府不满在公众场合中无法体现,那么只能通过文学来寻求庇护,作家进而成为了这部分人的领袖,他们试图去推翻国家所有的旧的社会政治制度。
>> 上世纪末宗教信仰的这种普遍没落对我们整个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构成了革命的重要标志。法国大革命经常被描述成是恐怖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第21章 法国人为什么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 那些只看到自由带来物质利益的人从未能长久地拥有自由。
◆ 第22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为什么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为什么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 人人都变得焦躁不安,不满现状、急于改变,进步的要求随处可见。但这是一种缺乏耐心、急功近利的追求,长此以往的话,人们就会咒骂过去,沉浸于完全脱离现状的幻想中。
不久这种力量影响了政府,就在外部原封不动时,内部发生了巨变。法律并未更新,具体执行起来不同了。
>> 法国的处境越好,人民就更加不能忍受。革命的发生并不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常见的是,一个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的长期忍受法律体系压迫的民族,会在重负减轻时,发起暴力反抗运动。被革命摧毁的旧制度应该是优于先前的制度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坏政府的最危险时段是其准备开始改革的时候。
>> 路易十六的相对轻微的专横做法似乎比路易十四的所有专制统治更让人难以忍受。
◆ 第26章
>> 大革命不是由某些具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理论所引导。
>> 温和的理论与行动的暴力之间的差别,曾是法国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只要是观察到,大革命的根基是由国家最文明的阶级铺垫的,却是由最粗鲁和野蛮的阶级付诸实践的,就不会为此感到吃惊。
系统小说网 www.k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