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五:
IT'S AN ACT OF RESPONSIBILITY TO DISCIPLINE A CHILD. IT'S NOT ANGER AT MISBEHAVIOR. IT'S NOT REVENGE FOR A MISDEED. IT'S INSTEAD A CAREFUL COMBINATION OF MERCY AND LONG-TERM JUDGMENT.
管教孩子时一种责任,管教不是对不良行为的愤怒或者报复,而是仁慈和长远判断的谨慎结合。
这一章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应该共享,没有孩子的也可以此回溯自己的童年。
作者明确的提出不管教孩子的父母不仅是对自己、对孩子、更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如果不去理会,不对孩子说“不”,很有孩子会对边界没有概念,成长在众人鄙视、厌恶的目光中。作者深刻的分析、甚至可以说批判了一些不科学的管教方式,也提出可能是因为这一代父母成长在60年代,叛逆的时代使青春期的他们本身在年轻人就瞧不起成年人,等他们成为父母,就更不想管束自己的孩子。
但是,孩子是需要成年人帮助树立边界的,因为幼童是“野蛮”的,往往是通过一次次的试探家长的边界,来确定自己行为,人类的自控力和天生的道德感往往被高估,这个世界反而是通过一次次的秩序化和约束而变得和平。复杂的社会结构使人意识到不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减少暴力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乏关注和管教,家长因为不想和孩子发生不愉快的沟通,只会使孩子在长大后因为缺乏正确的社交技能和行为底线遭到伤害。
家长必须能够容忍孩子短暂的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坚持公正的原则和管教。这些管教不但不会产生社会上所说的约束了创造力的负面效应,反而一定程度上教会孩子在合理、正当、仁慈的框架内产生有利的创造力。
攻击会让人产生更多的欲望,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除了暴力和干嚎以外,还有其他更加有效的社交沟通方式。绝对不要奖励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个平时经常苦恼不睡觉的孩子,提出要先看一会儿电视再睡觉,如果经常得逞的结果就是,他/她的负面行为经常获得奖励,从而坚持自己的行为习惯。愤怒是孩子哭泣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对父母的支配行为。
现代的父母提到管教反而视为一种非常糟糕、专制的行为,事实上,会教会孩子如何避免重复损害他人而遭到排挤的社交行为,教会他们处理不良的情绪,在以后的社会互动中做出更加理性和谨慎的分析,再采取行动。奖励可以强化有利的习惯,管教可以帮助孩子在还小的时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未来更多的正面评价,即收获。要知道,父母还是爱着这个孩子,尚且厌弃某个行为,如果此时不制止,那么等孩子步入社会以后,没有任何感情的陌生人将以什么态度与之相处,那时候的伤害岂不是更加大,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将给孩子施加更为严厉的处罚。
如果一个孩子在四岁的时候还没有学会如何恰当地行事,那么他可能永远都很难交到朋友。
管教五原则
1. 限制规则数量:奥卡姆剃刀定律认为最简单的才是最可取的。
2. 用最小必要的力量:谨慎、有效的管教。否定体罚等于是在假设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威慑力的情况下成功的拒绝他人。时机很重要。有一个很实用的管教手段——隔离反省。
3. 父母同时管教:家长很容易犯错。必须有另一个人在一旁观察、介入和拿主意。
4. 了解自己的阴暗面:在经历了足够多的难堪、违抗和被挑战之后,即使是最无私的父母也会变得满心怨恨,然后真正的惩罚就开始了。父母的憎恨会滋养复仇的欲望,他们会心安理得地减少给孩子的爱和成长机会,并流露出一种微妙的冷漠态度。
5. 让孩子看清世界:最好尽快帮助你的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是他们更加成熟地面对家庭之外的广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