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是放假前我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了。再有两节课,本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下午正式放寒假啦!
一踏进课室,学生乱哄哄的。我说,都不想上课了是吧?学生说不上课不上课,讲笑话讲笑话。有时候上课前学生总闹着要我讲个笑话。其实我哪里擅长讲什么笑话呢?只不过有些时候我会跟他们聊聊别的事情,而不是一本正经的只上文化课而已。
其实我还是做了准备的。昨晚上我很认真地备好课。我本来的打算是,先用15到20分钟,把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计算问题搞清楚,也就是说要求他们学会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然后,再用二十分钟左右跟他们讲讲假期的学习。现在依班里的情形来看,是不可能进行计数的学习了。所以我临时调整方案。首先,布置假期作业。最近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复习内容的整理归纳。那么假期让他们继续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吧。从酶与ATP到变异与育种,学生在假期进行七个专题的相关内容的整理。接下来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假期规划。第一个学生说他会先玩两天再开始学习,第二个学生说她要趁别人放松时抓紧时间学习,赶超成绩好的同学,名曰“弯道超车”。我问他们:如果今天玩了游戏,觉得学习时间少了,会后悔吗?或者会不会一边玩一边心里愧疚?一时没人回答。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过去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几个字。我说,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学习,都应该享受其中的乐趣。做一件事情只要全身心投入,即是“当下不杂”,我们自然就能到达“过去不恋”、“未来不迎”的境界。我向他们讲述儿子在中学时是如何学习、如何玩电脑游戏,却不耽误取得好成绩的。不管做什么事情,儿子都非常专注,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需要首先做好学习和娱乐的规划。讲到这里,我拿出手机,把前天写的一篇文章读给他们听。这篇文章《何为成长》是我听周国平老师的访谈记录的一点心得。我把周国平老师的关于成长的观点告诉学生:一个人的成长,一方面是一些品质的生长,比如自由的头脑,优良的智力,美好的心灵以及善良高贵的道德等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是能够认识自己,懂得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更好地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位置,也就是找到自己的事业。学生听得很认真。我告诉他们,不但他们需要学习和成长,老师也同样需要。我犹豫了一下,决定把前些天写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这么拼命》念给他们听。文章中,我讲述了自己为何愿意留在高三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我告诉学生,老师不会贪图安逸逃避困难,所以选择留在高三工作,而不是像一些年龄相仿的同事一样,要求到高一去。我愿意跟他们一起度过高三这个艰难的时期,愿意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我说,老师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了意志,得到了成长。读文章时,我发现课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我刚读完,学生纷纷鼓掌。我发现有一个女孩好像眼含泪水。也许,我的真情感染了他们。我跟学生说,这就算是老师送给你们的新年礼物吧!学生们再一次鼓起掌来。
下课了,科代表照例上来帮我收拾东西。送我回办公室的路上,她说:“老师,这一节课比上什么内容都好”。
看来我的做法是对的,虽然这一节课并没有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但学生却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是啊,教师不能只盯着分数,而应首先关心学生的成长,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渗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今天的这一节课,让我又一次体会到当教师的意义。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去引导和影响学生,为国家培育健康、正直、向上的下一代,是老师的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