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年级孩子变化:
1.孩子观察水平有较大提高。四年级孩子在看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的时候,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地看,而是集中到某一个他感兴趣的目标上,并且以此为基点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联想。他们在观察事物时会考虑事物理想的样子是什么,以及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即他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观察,并且思考事情发展趋势。总之,四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2.对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程度随着年级的升高稳定上升,到四年级时达到较高水平。也就是说,孩子依据事实进行想象和联想后,其思考的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想象的根基更加牢固,能够理解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孩子进入四年级后,无论是学习任务还是人际交往,都对其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帮助孩子形成提问和解答的意识。
三、摘
1、四年级数学与以往不同,以前曾用过的具体堆放方法、用画线方法计数等都在抽象的知识点前失效,具体、简单的运算方式被抽象的推理、数学公式代替。
2、学习分化大约从三年级开始出现,四年级逐渐明显。在此期间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有较大波动,到高年级分化现象加剧,会出现明显的学习梯度。因此,父母要在分化初期帮助孩子把握方向,积极调整。
3、当孩子的成绩出现了波动,父母与孩子一起分析,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逐步掌握没有学会的知识内容。比如,通过对生活物品的认识,孩子联系课本与实际,从日常的书本、妈妈的手提包、圆桌等了解几何其实无处不在,这样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常识来理解晦涩的概念。
4、仅仅是抄错题、订正错题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习,孩子需要升级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一道错题发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且从积累下来的错题中不断提炼有效信息,按照孩子适应的知识分类方法把错题的知识点分解并重新组合,订正、总结与发现、拓展同时进行。
5.前几年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再想纠正需要费很大功夫,而且收效甚微。父母是孩子在学业上重要的监督人和指导者,小凯边写边玩的写作业习惯无法适应四年级新的学业要求,而这本应是小学入学时就需要纠正的,虽然现在还能补救,但需要父母付出较大的精力。您需要坚持用陪伴但不监视的方法,逐步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6.学习要下苦功夫,没有捷径可言。孩子需要通过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来保证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能迎难而上。比如如何保持较长时间学习的耐力,如何应对考试焦虑,如何避免“破罐破摔”的无助感,如何放下“好学生光环”带来的心理压力等,都是需要孩子通过磨炼才可获得的高阶技能,也是您在孩子上四年级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7.在小学中高年级学习分化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孩子一上四年级就不如别人了,还是脑子不够使,不是读书的料”。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成绩下降不是单个因素引起的,与智力因素相比,对某一科目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就感被破坏,生活经验积累不足,方法不当,学习动机不良等也是四年级孩子学习成绩波动甚至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您需要从不同方面去调整教育的方向。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具体经验来巩固认识,因此总是把孩子按在书桌前学习是不可取的。充足的睡眠休息,合理的营养搭配,适当地运动健身和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都是提高孩子学业水平的重要保障,都需要您精心经营。
8、四年级的孩子会更加看重朋友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愿意为集体不辞辛苦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经历,他们逐渐适应了学校及社会的规则,并懂得为自己的行为及所在的集体负责。
9、合作水平越来越高。四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不断地讨论、拟稿、反复修正等方式合作完成一项“大任务”。四年级的孩子更愿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做一件事,他们越来越会合作了。
10、看重同伴关系。
愿意接受来自朋友的建议和反馈。四年级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前期,有了心事,相比于跟家人倾诉,他们更愿意跟同伴分享。他们看重来自同龄伙伴的评价,希望维持在同伴群体中的个人地位及良好形象。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没有亲密伙伴,这种孤独感对孩子将是很大的伤害。
希望能和朋友平等相处。四年级的孩子看重交往中的公平和互助。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于“我们是否能玩到一起”,而是更关注“我们是否能在学习上互助”,“我们是否能理解彼此的心事并且安慰对方”。
集体荣誉重于自身利益。“这是我们班的事,我得对这个事负责。”“我不能对不起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四年级孩子在亲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出较为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是发展利他情感的良好时机。
11、四年级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了。他们更像一个宽容的小大人,在得到安慰、疏导后能够理解他人的困难,有较强的同理心。四年级的孩子能够同时体验多种情绪,并且慢慢学会掩饰自己的消极情绪。
伴随着孩子情绪能力的发展要求,父母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调节情绪的方式逐步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如果父母能够就事论事,不随意发脾气,孩子也能够做到遇事冷静,克制不良情绪。
12、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自己做决定。四年级当是立志之时。四年级的孩子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四年级的孩子对输赢很看重,因此父母要细心引导孩子对个人成就的看法,要让孩子能够重视做一件事的过程,不把思考重点完全放在结果上。当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引导孩子思考接下来该如何更进一步;而当孩子失利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不对失败的原因做消极的自我归因,冷静分析主客观因素,尽量弥补损失,重新起跑。
13、要跟孩子谈谈理想。多谈谈他喜好的事物,问问孩子将来是否希望从事相关的职业或者在这个领域长久发展,让孩子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与未来发展建立一些关联。
14、您要记住一句话:暴力只能衍生暴力。
15、四年级时培养感恩品质的重要时期。他们更愿意为他人负责任了,并且当别人对他的言行有了更好地评价,他会很高兴并且能够强化这种行为。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他进入到“希望做一个好孩子”的阶段。您要观察、引导四年级的孩子,不断积累感恩的行为,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积极生活态度,让感恩内化为孩子重要的道德品质。
16.四年级正是师生关系贴近的重要时期,这也是引导孩子感恩老师的好时机。理解老师的辛苦。感激从理解开始。孩子在功课繁重时对老师有一些抱怨,这是正常的情绪表现,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孩子:“尽管老师不用写这份作业,但是老师要批改你们写的作业。这样看来,老师要把这份作业看几十遍啊,好像也蛮辛苦噢。”
17.上面父母说的话暗含另一层意思:希望孩子不频繁沉溺于某种不良情绪中,在适当地场合表达适当地情绪。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能力需要培养。
当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他们逐渐开始选择由自己处理一些不良情绪,并且学会“报喜不报忧”了。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注意观察、体察孩子的情绪。
四年级的孩子可能会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1)寻找安慰:在有不良情绪时更愿意向关系好的亲人或朋友倾诉。
(2)躲避困难:减少让自己与不开心的人或事的接触频率。比如某科某次考试没考好,就不太愿意学那门课。
(3)通过做一些撒气式的事情进行宣泄:这点跟成人有些类似,比如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能自拔,甚至暴饮暴食等。
(4)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有的孩子在感到挫败时却跟父母说自己没事,挺好的。就算别人说破了他的心事,他也可能不承认。
(5)直面问题,寻求根本:这是一种积极调解情绪的方法,当孩子面对不安、挫折时,会就事论事,找到自己到底为什么会产生不良情绪。比如对新学的数学课程不理解,孩子不会先否定自己,而是开始查看之前与之相关的课本内容,在思考后向老师求助,通过解决问题摆脱情绪困扰。
18.父母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言论,因此父母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要随意“挤兑”孩子,也不要事事顺着孩子。如果让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饱满,一旦遭受点儿磨难或冷语,脆弱的自尊心就会被击垮。让孩子有“韧性”而不任性是四年级孩子的父母需要仔细琢磨的课题。
19.请您一定要注意:如果您觉得自身无力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一定要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支持,而不是一拖再拖,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情绪问题就像滚雪球,只会随着年龄越滚越大,成为孩子乃至家庭的重负。
20.内向和外向的孩子最终体会到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各有利弊。很多人认为内向是带有贬义的判断,这是一种对人格解释的歪曲。内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各有利弊。例如,内向的人对问题体验深刻,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刺激反应比较灵敏,但也可能给人一定的距离感;外向的人更擅长社交活动,有较强的领导力和召唤力,但外向的孩子也可能更易冲动,会出现“没长性”的现象。
其实,很多父母对内向性格有误解或者不够理解,把内向等同雨懦弱、羞怯等负面判断。这种思想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给孩子造成“内向就是不好”错觉。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内向的孩子可能真的会表现出自卑、退缩等行为。外向和内向并不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性的标准,给孩子摘下这顶沉重的大帽子吧。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孩子,都需要来自他人对自己本性的尊重。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和勇气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将柔软的小触角伸出来探寻大千世界的奇妙,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善的联系,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交网络。
21.在四年级这个学段中,孩子需要体会为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完成感。但是每个人都有需要安慰的时候,需要有人在疲惫的时候问一句:“你还好吗?”父母应当是说这句话的人。
22、情绪调节ABC:
A:带孩子找一找,是哪件事让我有了情绪?比如今天小朋居然没理我就走了。他凭什么不理我?他说过我家庭太普通,他肯定是看不起我。
B:引导孩子想一想,是什么心态或者观念让这种情绪爆发了?是我觉得小朋没有平等地对待我,我受不了别人的不公平对待?
C:和孩子辩一辩,小朋没有理你就是看不起你吗?会不会。。。
23.孩子学习的左膀右臂:错题本和总结本
错题本:勤纪录、勤分类
(1)抄错题,找原因。错题本,顾名思义就是要把错误的知识点集结起来,并且找到问题的症结。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很重要:是因为某个公式不理解还是从原理开始就犯懵了;是因为做题时审题没有审明白,还是由于当时马虎一下写错了。错题本不仅要把错误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它同样也是当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直观反映。
(2)分门别类,便于查找。对知识的分类整理是四年级孩子需要学习的方法。错题本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没有那么多,相对好整理。有一位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是这样做的:他将所有的错题分类,经过整理后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进行卡片式的标注—将错题考查的知识点在章节中标注出。这种根据原因分类的方法让查找变得很方便,而且还遵循课本编写的逻辑,让知识更有连贯性。
(3)重在高效,不在美观。在准备错题本的时候,需要准备活页的大开本,这样错题、思路、正确的方法可以排开对比着看。每一页只写三道题,这样给每道题都留出了足够的反思、分类空间。当有知识点可以进行联系时,也能有空间记录。此外还可以采取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应不同内容的方法进行记录,黑、蓝、红三色就可以胜任错题、正确解答、注意方法的基本要求。
24、四年级正是孩子学习总结的好时机,当孩子进入四年级乃至小学高年级,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会逐步结合。除错题本外,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总结本,增强孩子将知识联结起来的能力,把学习的思路和瞬间一闪的灵感记录下来。
25、让思考变成图画。当孩子进入四年级乃至高年级,他们能够通过看看一幅画,想到事情之间的联系。比如看到一只兔子,他可能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能想到《疯狂动物城》里的棉尾兔朱迪,不同的信息储备能产生很多不同的思考枝杈,但源头都在那只兔子上。如果让孩子把这些写下来,他们可能会觉得无话可说。您可以让孩子把思路画出来形成思维导图,因为孩子更能接受这种有趣、生动的学习方法。
26、孩子进入四年级后,兴趣开始有明显的分化。
27、死记硬背不是四年级孩子记忆的唯一办法。提到小学的知识内容,会出现这样一种言论:小学知识不就是背吗?这个观点说对了一部分,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是通过人们常说的“强记”进行学习,但这些记忆很多都不连贯,并且没有经过深入理解,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可能就会忘记。孩子适当地背诵是必要的,但死记硬背不是学习的根本之道。
28、妈妈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字规律彻底“镇住”了童年的孙路弘,并且开启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之门。他的母亲本身没有很高的学历,但能够通过实际生活发现很多抽象的规律,并不断总结运用到生活中。
29、提问也是一门学问。
(1)提问前自己好好想一想。发问其实是思考后的结果。四年级对学习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孩子先将问题进行分解、联系等一系列精加工,在不断去除一些“不必要问”的问题之后,如果还有不得其解的问题,才是有意义、值得问的问题。
(2)弄明白原理比做对一道题更重要。在孩子确定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后,就可以向人提问了。在别人讲解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就像乐洋一样,只掌握理论这道题的做法,就囫囵吞枣地结束了发问的过程。这种提问是比较低效的。在别人解答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先不断跟着解答者的思路去思考,当讲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时要着重听,确认是不是自己刚刚思考的结果。如果没听懂就需要请解答者先停一停,或者重复一下自己的困惑,必要的时候可以就这个知识点去回顾课本和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不是将此做法仅仅局限于一题。
(3)父母要监督孩子提问情况。有的父母会认为: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业上帮不了孩子啊。解决的方案是坚持监督孩子的提问情况,并让孩子向自己反馈。中华女子学院心理系的池丽萍教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生的妈妈只有小学学历,但是她女儿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这位妈妈在帮助女儿学习的问题上坚持做到了两点:第一点是给女儿抄错题。每次考试后,妈妈就把孩子试卷上的错题抄下来。第二点是鼓励女儿提问,监督女儿提问并了解提问情况。孩子拿着妈妈抄的错题去请教老师,老师讲明白后,孩子回家后会再给妈妈讲一遍。
父母确实会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但如果自己能做到勤学好问,把握住学习、发问的关键,并且坚持长期跟孩子进行学业上积极沟通,监督孩子提问情况,就能引导孩子积极思考、用于探索。
30、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四年级数学课本的最后就提出了把知识用在生活中的要求,这需要作为父母的您配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