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年轻人就犹如刺猬附体。
很多话题,是万万不能碰的。
比如:工作、收入、年终奖、结婚、生娃……
我吧,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沾染了中年人的俗气,竟也莫名其妙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了。于是,冒着被小伙伴冷落,或谩骂的可能性,在我的写作群里,和小伙伴聊了聊,年终奖。
不聊不知道。
我的写作群,就是个活生生的素材库啊。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群里有没有小伙伴,年终奖是5-10万的?”
沉默。
集体沉默。
可能发个200元的红包,
都不会有人打破的那种沉默。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
“3-5万的呢?”
这次,终于有人回应了。
不过,是带着苛责的那种。
“刘老师,你能不能从低往高问?要不然总给我一种,我们这个群里的小伙伴都混得很惨的赶脚!”
好吧。我错了。
我的第三个互动是:
“年终奖5000-10000元的,请举手!”
哗啦啦。
十几个小伙伴,举起了手。
有小伙伴问:“刘老师,不是现金,但是折合成现金和5000-10000元差不多的,算吗?”
“当然算啊。”
哗啦啦。
又有十几个小伙伴举了手。
“大家都发过什么啊?可以说说。”
做电商团购平台的小A回答:“我去年的年终奖,是100袋五常大米,公司直接寄到了我家里,每袋69.9元5Kg的那种,我便宜点卖给了亲戚朋友,变现5400元。”
同样没发现金的小B嘲笑小A:“你这哪里是年终奖?明明就是地推的KPI啊!”
我哈哈笑着问小B:“你呢?去年发的什么?今年会发什么?”
小B回答:“今年刚换了工作,公司整体效益还不错,老板说年底每人一部iPhone11。去年,公司在年底倒闭,老板让看上什么拿什么,他欠了我俩月工资,我抱了三台笔记本,后来在某鱼上卖了,还是少1000多,不过我抱四台笔记本,又有点不忍心,总有种大家蚕食老板的愧疚感。”
在某美工作过的小C,至今发过最大的年终奖,是公司平台4999元的购物卡。
在某在线英语平台工作的小D,去年发了一套价值8999元的英语课,她还没有孩子,转手送给了老家家有6岁儿子的哥哥。
我的第4个问题是:
“年终奖1-2万的,在哪里?”
上次举手的小伙伴,被刷下去了一大部分。
5000-10000元,是他们的天花板。
我逐一艾特了,之前举过手,这次也举了手的小伙伴,问:“你们平时996吗?有双休吗?”
8个人里,7个经常996,2有正常双休,5个经常997,偶尔会享受一周单休。那个特殊的什么情况?她在国外,担任高管,她不喜欢,社会也不提倡996,必须双休,而且没有加班的概念。
身为员工,你的命运,可以是环境造就的,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
如果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你只能改变自己,虽然“多劳不一定多得”,但如果你付出比别人少,还想着比别人收获多,那纯属,白日做梦。
我的第5个问题是:
“年终奖在3-5万的,都有谁?”
这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一样。
第一次提问的时候,可能有小伙伴没看见,于是,我又问了一次。
有两个小伙伴,举了手。
其中一个是某知名地产公司的运营主管,虽然底下带着几个小兵,但还在缓慢的成长期,很多时候,重要的文案,还需要她熬夜来搞定。
在长期熬夜中,她的颈椎出现了问题,视力也大不如前。令她欣慰的是,钱包越来越鼓了,今年回家,又可以给爸妈包两个大红包了。
另一个,是某地宝马4S店的全文案,因为整体效益好,她也跟着沾了光。
“不过我的累也不比销售少,公司但凡需要文字输出,只有我一个能顶上,我刚才看其他小伙伴还有单双休,炒鸡羡慕啊。我每个月能完整休息一天,就很知足了。”
我相信,其他小伙伴,也会有很多羡慕他们的,虽然忙,但是都挑着“大梁”,况且,真的是,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我没有继续问,年终奖5-10万的有没有,怕好不容易热起来的群,再一次陷入沉默。
我的第6个问题是:
“谁的年终奖是5000元以下的?”
这一次,绝大多数小伙伴都举起了手。
年终奖在1000-3000元的,占1/3。
更多的小伙伴,领到了公司别出心裁的年终奖:电褥子、电饭煲、100个暖身贴、299-999元不等的购物卡、土鸡、土鸡蛋、10斤排骨、2箱橙子(苹果、火龙果)……
一片乱糟糟的吐槽中,小H发了一个大大的,哭笑不得的表情问:“我可以说个奇葩的吗?”
大家一致同意,让她说。
小H说:“我前年年终奖,发了20个馒头,哦,不对,准确地说,是10个花卷,10个馒头。”
此言一出,群里顿时沸腾了。
各种表情的表情包,都蹦出来了。
我问小H:“你今年发什么?是不是跳槽了?”
小H说:“今年应该能有3000元左右吧,我还没跳槽,我是体制内的。”
“你多少岁?”我继续问。
“32岁。”小H回答,“我们平时的待遇还不错,工作也不累,双休,不加班,不知道那年的领导,抽了什么风,可能那年有亲戚是蒸馒头的?”
聊了这么多,什么是好工作?
体制内?大公司?
都不是。
无论体制内,还是大公司,都讲究优胜劣汰。
你想要被人重视,就必须变得重要。
变得重要,不是你依附于体制内、大公司时,有很强的创造力,而是,你随时跳脱职场,都有另起山头的能力。
就好像,聊天的最后,有个学员私信我:“刘老师,我今年的年终奖是一辆奥迪A4L,不过是我奖励自己的,我之前是做音乐新媒体运营的,但我一直特别喜欢旅游,去年年初,我辞职自己做抖音旅游号,赚了点钱,打算奖励自己一辆dream car。”
所以,你看,哪里来的什么铁饭碗?
某易员工为公司卖命5年,却因为生病被暴力辞退;ETC的全国推广,会导致几十万,或者更多高速收费员下岗;华为哪怕耗费10亿赔偿金,也要把拼搏精神下降的员工清退……
而那些,能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紧密结合的人,都在闷声发大财。
当然,大部分不开窍的人,还在振振有词地讨论,把感兴趣的工作变成职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人各有命,很多认知,无法强行统一。
但是,命运这只无形的大手,
却在悄悄地给我们划分阶级。
愿,2020年,大家都爬得高一点,赚得多一点,年底的年终奖,也丰厚一点。
◆作者简介:刘峙,被文字反复介绍的自由撰稿人。
◆青年唱片:用文字翻唱,生命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