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迁怒
张远平(张四白)
有些人在遇到失败,遭受苦难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畸形的思维,不是直面困难,直面错误,而是怪祖坟没有埋好,或怪出门的日期不对,什么“七不出,八不归”啦,什么“红颜祸水”啦,往往是将怨气撒向更弱者。
从杨贵妃的悲剧来看,更可见国人欺软怕硬的民族性。谁都知道杨贵妃是大美女,唐玄宗横刀夺爱,将她从儿子手中抢过来,沉迷于酒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要说错,错的是唐玄宗自私之极,罔顾人伦,荒淫无道,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杨玉环作为一个弱女子,面对强权,她还能怎样?她有能力让唐玄宗改邪归正吗?可朝廷的文武百官,不仅不能犯颜直谏,反而将错误的根源归结于杨贵妃,将她逼死,这对于她是绝对的不公!荒淫的唐玄宗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无辜的杨玉环却失去了生命。这不仅是国人思维的局限性,也是民族性格的劣根性——欺软怕硬、欺善怕恶,迁怒于弱者。有些人一向的习惯就是欺软怕硬,越是软弱越受到欺负,遭受凌辱;越是强势的越是拥有奴才。譬如有一句俗话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寡妇没有了靠山,软弱好欺。倘若皇上的母亲守了寡,看有谁敢说是非?
还有1900年的义和团,也是明显的“迁怒”,政府的腐败、社会的愚昧及经济的落后导致人民贫困和苦难。愚民看不到根源,或则敢怒不敢言,而将贫困的原因归结为“洋鬼子”——外国传教士,尽管他们手无寸铁,没有做任何坏事(反而做了大量好事,如医院、育婴堂,赈灾等等),大肆杀戮外国传教士及中国教民。为讨好谄媚统治者,“义和团”提出什么“扶清灭洋”的口号,我不与你为敌,你不要打杀我,我要灭的只是洋人。恰如一个沉疴病人,无力对付身体的疾患,却将前来治疗的医生一顿暴打。这种欺软怕硬的心态,就是如俗话说的,吃柿子拣软的捏,是典型的民族劣根性。装神弄鬼,“刀枪不入”,杀害无辜,种种劣行,何义之有?你犯了事,遭了殃,或怪酒,或怪女人,或怪风水,为什么不怪自己?
看看某些家里,把镜子挂在外墙或窗前,意在“照邪气”,自以为把“邪气”拒之门外了,而住对门的就有了心理疙瘩:你把“邪气”反射到我家了,你家旺了,我家背了,稍有不顺,必然怪罪于镜子及主人,为此反目、吵架的屡见不鲜。这种心态不仅是迁怒,而且愚昧。一个人、一个家庭混得好不好,跟镜子有什么关系呢?镜子,充其量,所反射的只是可见光,而对于其他光如X光却没有任何作用。就算有邪气,区区一只小镜子何用之有?
人生在世,总会有成有败,有荣有辱。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何必迁怒于人,迁怒于物?直接点的话,寻找自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间接的话,个人命运于国家、民族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有些事,不是个人能够解决和改变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在这里,愿以一段祈祷文共勉:
我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
接受不可改变的事;
赐予我勇气,
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赐予我智慧,
以具有分辨二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