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艺术被置于崇高地位,享受优雅、高贵的荣耀的时候,在世界一个角落已经有人开始质疑起它的光环,并试图找到这种文明光环下毫无文明性可言的真正根源,他就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一生致力于个体心理结构的研究,对文学艺术涉猎有限,其艺术观点主要集中在其后半生的著作中,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文学艺术的视角不同,弗洛伊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文明形态进行了独特的研究。
特别是从人的性本能出发解释文明发展的历程,并揭示文明史的心理学渊源,形成著名的性升华理论和文明观,对于我们理解艺术活动的本质具有独特启示。
弗洛伊德将“反升华”和升华同视为人的心理本能,两者统一于艺术创作活动中,艺术作品通过一定的创作技巧将艺术家潜意识中的愿望——性本能冲动展示给世人,从而达到宣泄压抑,获得满足的目的,这与压抑性本能实现升华的方式不同,具有“反升华”意义,“这正是反抗社会普遍价值观念,背叛超我的心理本能的表现”。(吴海庆,《技术化现实与中国当下的“反升华”写作》,《文艺争鸣·理论》,2008(11),第6页)
弗洛伊德的性升华理论试图告诉世人,文艺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升华现象昭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人类必须对自身文明的意义和价值重新思考和定位。弗洛伊德的性升华理论也由此成为其后反升华文艺学说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