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的间隙,偶然翻开《酿造岁月人》这本书,第一篇文章是杜阿姨,各种故事和描写让我想起了妈妈;因为文中很多细节上的描写都像极了她,不一样的是,妈妈比她艰苦了许多。
以前我曾抱怨过我似乎没有过童年,仿佛不知不觉长大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快乐,在很多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们家的小孩总是在做家务,帮着父母打稻子、洗菜、做饭、挖土,我们从小似乎就做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事儿;因为这些,我们成了其他大人眼中“懂事儿”的孩子,可我从来没有因为这样的称呼快乐过。因为某次割草意外受伤,我的食指和别人不一样了,我感觉我与普通人不一样了,有了残疾,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发现,我和同龄人逐渐疏离,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肌腱断裂,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可以恢复正常,可是受伤后上点心手指大概不会弯曲的;总有一天我会试试看的,有些毛病外人看来无关紧要,可自己是会如鲠在喉的,这种感觉,我持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依旧自卑。
现在,我依旧觉得小时候失去了很多快乐,可与父母的辛勤付出相比,我们担负的却仅仅只是皮毛而已。我记得那些年父母卖菜的日子,我们离城区起初是没有车的,完全靠背背,爸爸背菜的背篓是请人特意编制的,现在想来,那么大的背篓大概是我们村里最大的吧,一两百斤,20多公里的路,忙的季节,每日往返于城市与山村之间;妈妈也没闲着,有时候晚上会和爸爸一起背一些,然后半夜独自返回,听说,有段时间,那条路上有人遭遇抢劫,也不知道妈妈有没有想想觉得后怕;不仅如此,为了第二天把菜洗出来,妈妈常常天不明就起床挖菜。我们家孩子的成绩好像都不太差,至少都上了高中,那时 很多人都告诉妈妈,等我们上了大学,出来工作了,他们就享福了;正如他们口中所说的一样,我们都大学毕业了,可他们似乎并没有享福。
妈妈生了病,动了手术。我们虽说都工作了,可生活依旧拮据,年轻人想立足真的很难很难,工资的涨幅远远永远跟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我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把我们四个孩子拉扯大的,尤其是我们上大学的上高中的凑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依旧向往常一样生活,生活没有丝毫的变化;唯一变得是他们都老了许多,爸爸的白发多了很多,妈妈的皱纹也增加了。
能力有限,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努力才能改变这些现状,又或者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现在,我连自己买房的首付都凑不齐,更别说其他的了;26岁的生日过了,在一个很偏僻的山村,如同往常一样,吃着工作餐,好在生日前一天,蹭了同事的车去了趟习水,自己买了两套衣服,就当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了。不知道早点懂得大道理是不是会不一样,当我明白,二十岁到三十岁是很关键的时候,我已经26了,十年或许真的就是一生,我该好好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