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
“狗焕和德善在一起了”上了微博热搜,
当年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女主
在现实生活中和男二狗焕成为情侣,
给了当初希望女主和男二狗焕在一起的
“狗焕党”
一个圆满的结局。
====
当年许多“狗焕党”因接受不了女主和男主在一起的结局,硬是给这部豆瓣9.6分的良心剧打出了1分,我虽没去打分,但同样作为“狗焕党”,我决定再刷一遍《请回答1988》。
除了怀揣着“得偿所愿”的喜悦,又一次被《1988》弄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我,也更加明白了一部怀旧题材的韩剧,能够得到那么多不同年代的人的喜爱,到底是因为什么。
《1988》的开场白(伴随着年代和节奏感极强的背景乐):
“1988年,虽然有冷战,但内心火热;虽然不富裕,但却有段内心温暖的岁月。当年跟现在比起来,无疑是旧石器时代,但是,我们的18岁,自以为是在时代的最前沿……
1988年9月,首尔道锋区双门洞凤凰堂胡同,我在这个胡同出生长大,没有网络,也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现在想想,那么多的时间,我们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呢?”
●也许,是伴着不舍亲人远去的悲伤
读高中的德善正在上课,忽然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得知了独自居住在家乡的奶奶去世的消息,姐弟三人悲伤的赶回老家,却看到已经开始操办宴席的爸爸依然和亲朋谈笑如常,德善不解,但当夜深人静,爸爸看到从美国刚刚赶回来的大伯时,却再也忍不住放声哭了出来“妈妈走的这么快,急什么,以后就真的看不见妈妈了”。
德善旁白:“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情,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豆姐有感:从因为丢了一支铅笔而哭鼻子,到失去亲人仍能独自应付生活的琐碎,不知不觉,我们都长大了,坚强但不麻木,感性却再不敢任性。
●也许,是柴米油盐的老夫老妻在某个瞬间对爱的顿悟
德善家生活贫寒,爸爸妈妈不免为许多不如意而吵嘴,看着房东狗焕爸对狗焕妈细致入微的疼惜,德善妈妈不免有些失落。
一个雨天,夫妻俩在小饭馆吃过面,看着邻桌恩爱的夫妻,再看看打嗝剔牙的德善爸,准备离开的时候德善妈暗自叨咕“老公换不了,换把雨伞如何?”,于是德善妈妈拿起了一把门边无人认领的漂亮花折伞,可当想要撑开伞追赶已经撑伞走出一段路的德善爸时,德善妈才发现那把漂亮的伞破了一个大洞。
狗焕旁白:“没有再比我的房间更讨厌更简陋的地方了,但讨厌和简陋的另一种说法,可能是熟悉和舒适,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再熟悉不过的我的所有,和让我舒适的我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我,拥抱我,安抚我,因为讨厌和简陋,有的时候可能烦得要死,但在世界上能守护我的,只有我的人”
豆姐有感:别人家的温暖,别人家的爱情,或许只是活在我们眼里的风景,用自己的不幸去对比别人的幸运,不如收回视线,好好的审视和爱护我们身边的那个人。
●也许,是隐含着父亲对孩子的愧疚
德善是家中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父母习惯了忽视德善的感受,德善本以为自己甘于被忽视的付出父母是了解的,可却因为又一次家人把自己的生日提前和姐姐一起过,而爆发了自己身为“老二”的小情绪。
当德善生日到来那天,爸爸为弥补女儿,在巷口小铺买好蛋糕与二女儿德善一起庆祝的时候,爸爸愧疚的对德善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当父女依偎共同走回家时,德善旁白:“或许家人最不懂,但懂不懂有什么重要的呢?最终消失隔阂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脑袋,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
豆姐有感:从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到初次为人父母,第一次从事一个没有试错机会,也不允许我们提出辞职的“工作”,想要做好,我们都深知,用心比用脑更有效。
●也许,是不谙世事的女儿对母亲这个词汇更透彻的理解
德善姐姐,正在读大学的宝拉,因不听家人劝阻,参加反对执政党示威游行被逮捕,雨夜,德善妈挡在女儿身前,和要带走女儿的人哭诉着宝拉是个多么优秀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梦想,不顾受伤的脚趾印出红红的血印,一遍遍的喊着“我的孩子不是那种人”。
宝拉旁白:“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我都觉得上火,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豆姐有感:某个瞬间,我们会瞬间读懂妈妈这个词汇的另一层含义,那是在人的内心里,付出与回报唯一不要求对等的角落。
====
细心想来,《请回答1988》 之所以吸引我们,或许是因为它承载了每个人内心,那份求之而不得的柔软向往,或许是源于它恰好触碰了我们回忆里,那份无法捡拾的单纯。
只有当我们从细密无形的网络中探出头时,才能体味到每一丝知觉,除却汽笛的喧闹,铃声的鼓噪,内心的纷扰,那阵直击心底的明快与清澈。
豆姐:80后行动派摩羯座写手,认真审视生活,一路且行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