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蒲扇与薰蚊烟
旧时长沙,出嫁的女儿有给父母送蒲扇的风俗。以示孝顺关心。
“立了夏,把扇架”。纳凉驱蚊,一物两用。长沙气候潮湿夏天闷热,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年代,扇子是夏季必备的生活用品。神话传说,在尧的厨房里有一种“箑”草,自己摇动而生凉风,使食物不易腐化。所以扇在古代又称“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我们长沙已前家家户户会备的“蒲扇”?
小时候记忆中一到了端午,商店里就会上架蒲扇和蚊烟香。不是现在的蚊香,是一种很长很粗用纸卷起来,烧起来有很大烟的驱蚊香,现在像是和蒲扇一样已经没有买的了。
2.到浏阳河看划龙船
唐刘禹锡曾在诗中自注:龙舟竞渡,始于武陵。而得以流传不息,我想很大的原因也要得益于“捞救屈原”说。
每年端午,下雨,门前河里涨大水。
于是大人们就会相约去浏阳河看龙船。小时候在我的想像里龙船是要比门前渡口的木船,要高大,威武,金碧辉煌千百倍的。不然,它怎么开不进家门前的小河?不然,怎么过节还有这么多人跑去看?而且还总是以人太多,太挤,带小孩去不安全为由,把我们搁家里自己去看“新鲜”了。
小时候,你们有没有被这样泪奔的理由让龙舟赛拒绝过?
3.吃粽子
和中秋吃月饼一样,应该是全国人民一个共同的习俗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屈原怀沙自沉的楚地长沙更是概没能外。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传说后来屈原现身说:“承蒙你们厚爱,但所祭之物常被蚊龙吃掉,请你们用楝树叶包一下,再以五彩丝线绑之,有了这两样蛟龙害怕的东西,它就不会再吃了”。传说这就是形成棕子今天有棱有角,丝线缠绕的来历。
4.插艾草挂菖蒲
古人还把五月称作“恶月”,端午称作“卫生节”,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端午时潮湿,传说而艾叶,菖蒲的芳香清新,能起到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会在门的两边插上艾叶倒悬菖蒲。以期“去邪消毒”“免灾”。表达一种向往健康的愿望。
在长沙每到端午节,去野外采摘最好的艾蒿和水菖蒲就是属于我们小孩的光荣任务。
5.吃咸鸭蛋喝大蒜水
在长沙这是两个让小孩一爱一恨记忆深刻的习俗。
考证了一下,吃咸鸭蛋大约来源于古代“吃夏蛋”的风俗。民间流传有谚语:“立夏吃鸡蛋,石头都踩烂”。人们普遍认为,如果立夏这一天,吃几个鸡蛋或咸鸭蛋,就能强身健骨。所以到了端午期间,在长沙有自制咸鸭蛋的风俗。而咸鸭蛋也会成为端午节餐桌上小孩最爱的美食之一。
长沙过端午也会有给小孩点雄黄的习俗。但最通常的还是煮大蒜水当“凉茶”
让小孩喝。虽然也会叫上红糖,但现在想起来还会让我皱眉头。还好,现在这个已经不流行了。
6.戴香荷包
长沙话说的戴香荷包就是说的佩带香囊。端午节佩香囊这个应该是小孩的专利了。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自制香囊了,但长沙还有不少药店,为招揽和回馈顾客还会在端午前后制作一些香囊进行奇货可居的赠送。引得嗲嗲,娭毑们为儿孙争领。
PS:
最后普及点节日知识: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好朋友们别再发错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