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们细数一下管理学上的大师,我们肯定会列举出诸如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迈克尔·波特、亨利·明茨伯格、汤姆·彼得斯等人的名字,弗雷德蒙德·马利克肯定不在你的名单之内,但这并不影响他所著的《管理成就生活》仍然以12种语言风靡全球。
彼得·德鲁克曾经赞扬马利克说:“作为一名咨询顾问,他对这个领域的成形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他都是权威性大师。”
原新希望六和集团CEO陈春花说:“管理不能奏效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把一些管理的常识弄明白并且做出来,这些常识之所以有价值并不在于其所处的理论本身,而是在于将其应用到从资源转化为价值的行动中,这正是马利克理论的价值所在。”
虽然马利克本人被称为欧洲的“彼得·德鲁克”,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能够受到普通读者欢迎的书。全书没有一幅插图,文字也不优美动人,甚至可以说读起来有点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但是它的豆瓣评分高达8.9分,可见,好书总是不会被埋没的。
所以,对待一本书,我们总是要有自己判断。虽然彼得·德鲁克和陈春花等人给出了精准的评价,豆瓣的评分也很高,但是他们说的并不一定都适合你。要验证这一点,唯一能做的只有去看,去读,得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是阅读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全书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一个人无法通过学习而变得和另外一个人完全一样,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学习像另外一个人采取行动。”
马利克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他并不是要教我们某个看似合理的理念,或者是流行一时的管理理论,他从一开始就试图告诉我们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是一种大众化的职业。对管理者的选择并不是工作的重点,对其培训才是。
正是最后的这句话吸引了我继续读下去。
“凡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是管理者,谁执行了管理实际的管理任务谁就是管理者。”不得不说,马利克对管理者的界定简单而又准确,让我们摆脱了那些定期出现的管理流行趋势和江湖游医式的管理观点。长久以来,我们把大量错误的理论和管理谬误奉为圭臬,但在真实的管理情景中也许并非是这回事。马利克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一层层为我们剖析这些蒙蔽我们的谬误。
有没有开始觉得这本书有点意思了?
“测试一位管理者是否卓越的方法不是看他在任时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要看他离任后组织的状况。”既然管理已经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职业,那么管理职业必然会有一些被人称之为“专业化”的要素组成,马利克对此的界定包括四项内容:任务、工具、原则、职责。咋一看起来好像平淡无奇,但如果展开来看,里面又很多值得人思考的东西。比如,他在介绍管理原则的时候,提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关注结果。“管理是一种取得结果为目标的职业,其评价的标准就是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程度。”但在思维方式中(很可能也在行动中),大部分人更关注投入,而不是产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我们求职的时候投递的简历,80%的简历都会列上一长串申请者以前从事过的工作或职位,但是只有10%的简历中会提及他们在这些职位上取得的成绩以及相关目标的完成情况。
这本书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后面作者开始提出了管理的五大任务和七大工具,与我之前接触的管理理论多有不同之处,但是却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或许正是马利克接触了很多管理人员并且遇到了多样的管理问题,才使得他有了如此深刻的洞悉与预见。
一本书的命运有的时候未必就是由书的内容决定的。一本好书,有的时候也会被湮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其中的原因很多,花哨的包装,多样的销售渠道,强有力的推荐等都可能是。
所以说,遇见一本好书,有时候很偶然,也很幸运。它让我们开悟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被忽略的美好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去寻找并读下去。(PS:大师的书还有很多,比如《管理》、《战略》、《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正确的公司治理》,都是好书,可以找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