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本质
生活里,长辈常嘱托晚辈要想成功就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无数人”。听话的我们果真去了很多地方旅游、看了很多书、也融入社会接触了很多人,可却没有如长辈那样说的成功,正如那句话说的“听了太多了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于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开始气馁,怀疑大人说的话,从此开始了正在探寻自我成长之路。
小时候看电视剧,我最关心的是,电视剧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旁边的大人告诉你,那个长凶巴巴的、带着墨镜的是坏人,那种讲话温柔的是好人。后来大人不教我了,脑海里逐渐有了关于坏人的评判依据,比如:长得凶巴巴、带墨镜、奸笑等等,好人呢:穿着朴素的衣服、长得可爱、笑的阳光灿烂,等等不一而足,那些关于坏人的评判依据收藏在脑海里,让我再看电视里的人抑或是在现实生活遇到跟那些评判依据相符合的人,就会不自觉判定对方是坏人。这就是建立认知的过程。记得看老电影《地道战》,里面的日本人总是留着小胡子,走路八字腿,中国人总是穿着老布衣,笑呵呵的。之后,我看着那种留着胡须的人就不舒服,心里不自觉就认定对方是坏人。
后来长大了,随着知识和见识的增加,我们判断世界又发生了改变,《梅兰芳》店里里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留须明志”,也留了小胡须,但我们知道梅兰芳不是坏人。原来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二元的对立,而是多元的、复杂的、难以界定的混沌的,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庞大的体系构成的,穿着朴素衣服的也有可能是坏人,笑的阳光的人也可能是在伪装,朴素的衣服、笑容只是“看得见的表象”,事物的本质往往却隐藏在那些“看得见表象”背后。
低维度的认知就是认为事物的表象就是事物本身,高维度的认知即是可以穿透事物的表象,直抵事物本质。
人的好坏不在于外表穿什么衣服、笑容怎么样,而是内心的品德和脑子里的思想,这些才决定了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内心的品德和脑子里的思想,我们是看不见的。所以,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困惑,也常常吃亏,因为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样子。
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我们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就是极具眼睛力,他们的判断力特别精准,善于处理复杂的问题,决策果断,让人叹为观止,虽然看到的是同一个人,可刚初入社会的你根本看不到高手所看到的世界,仿佛高手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可以透过世界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
我的职业是做餐饮管理,随着管理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需要接待入职和离职的人也越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也具备了一种能力,和面试者聊几分钟就可以判断是否符合我们的用人要求、对方在工作和生活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人。那些判断合格的人,入职一段时间后,一般和我判断的也基本不差
还有一种现象,做餐饮时间长了,吃的特别多,或者说,吃简直就是一个餐饮管理者的必修课,没做餐饮之前,我是一个“不会吃的人”,感觉什么都好吃,做了餐饮后,每次试吃,身边的厨师长总是能准确的说出那道为什么不好吃,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往往一般人根本无法察觉,比如说火候不够、油温太高、翻炒的时间太长、辅菜的顺序放错了等等,而试吃的人根本没有在现场观看菜品的制作过程,只是通过嘴巴的试吃,仿佛身临其境就能清晰的发现那些菜品制作过程中的瑕疵,我在初入行时,对这种能力,简直叹为观止,实在佩服不已。如果你身边有那种真正的吃货,你发现吃货也具备这种能力。随着做餐饮的时间加长,也许是吃的多,看的多,经历的多,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具备了这种“试吃”的能力,一道菜一入口就知道其中的“味道”,而且你一旦你拥有了这种能力,那些你之前觉得好吃的菜一瞬间变得“味同嚼蜡”,仿佛你看穿了那些菜品的伪装和厨师的蹩脚之处。
从不识人到一眼望穿人,从不识菜到试吃高手,外在事物没有变,你也没有变,只是你对世界处理的能力提升了,假如说你是一台电脑,那么之前可能只是window98的操作系统,现在升级为智能系统。高手的世界和一般人的世界是同一个客观世界,但投射在他们眼睛里的世界却相差万里。
讲到高手,还有一个例子,央视有一个《鉴宝》的栏目,请几位专家来给民间的藏宝人鉴宝,那些私藏的宝物,很多都是从来没有外露的,而几位宝物鉴定专家,拿在上手,稍作勘察,就可以娓娓道来宝物的时间、来历、制作历史等等,在一般人眼里的普普通通的瓶瓶罐罐、字画,在专家的眼里就是仿佛可以回到远古的过去,看到历史的真像,实在让人叹服。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物的表象特征往往并不是它本质的面目,真正的高手、专家具有穿透事物直抵本质的能力,一旦你建立了这种能力,就会增加你认知世界的能力,使你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世界。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人无数,只是告诉你方向和渠道,路、书和人,也只是我们看见抑或认识世界的表象,要想抵达世界之河的另一面,就要透过路、书、人去看懂他们背后的原理。看得见的世界只是表象,看不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而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无数人,正是我们修行这种能力要必经的过程。
千锤百炼,定能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