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四天的时间追了个剧,男神的新剧《小欢喜》。走路刷,吃饭刷,不睡觉刷,刷到做梦也是高考,终于赶上播放进度。
前一天,临近12点明明躺下睡了,连打了6、7个喷嚏,索性起来,接着刷到凌晨。
当然,好的电影会二刷,好的电视剧也值得二刷,有时间会再刷。
片尾曲、插曲也成为了这几天单曲循环的首选。
淘宝、当当搜了图书,没有《小欢喜》这本书。有书自然会入手一本,随时可以翻翻,我会等,等不来,就刷剧做笔记。
很写实的一部剧。有共鸣,很多共鸣那种。
如果20岁的我看到这部剧,或许更多就是凑热闹,现在,看懂看明白了。
有些台词,很有智慧。
有些道理,真的是希望一辈子都不会懂。
听明白了,不过是因为经历过。
自己经历的有些画面、一些瞬间,跟着剧情一点点被揪了出来。
想起《千与千寻》钱婆婆告诉千寻的话,曾经发生的事情不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那些记得的瞬间,当时开心或是难熬的,想起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个小故事,没有了那么多内心的波澜。
考研的失眠和焦虑
剧里,学霸乔英子失眠了三十多天,得了抑郁症。
我不是学霸,学渣也算不上。
就是那种待在人群里、没什么特别之处、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学习也是,不好不坏。
高考的压力,可能因为学习也不怎么好。世间事就是这样,期盼没那么大,压力就没有那么大,至少现在看来,没有多大。
二十多岁尚且没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何况是十来岁的时候。
只是清楚地记得,高考前那晚,我失眠了。爸妈因为工作关系,夜里不在家,但是,回来三次看我。12点一次,1点半一次,4点半一次。
还记得钥匙在门锁里轻轻转动的声音,也记得他们蹑手蹑脚走进我卧室的声音。
稀里糊涂地就考完了。
或许当然害怕得不得了的事儿,回首再看,不过是因为那些年经历得不够多罢了。
第二次失眠,是在考研。失眠,持续了半个多月。也莫名哭了半个多月。
失眠,确实挺痛苦的。很多画面、话题不受大脑控制地播放,兴奋着,停不下来。然而,身体却很累很疲惫。
谷维素、安神补脑液,那时候还没有后来发现的酸枣仁、褪黑素这种霸气无比的药。后来索性暗示自己,躺着就当是睡着了。
没有信息查询的便捷,还没有太多足够专业的心理学接触,更没有什么情绪管理的学习。
早上6点半起床,洗漱、食堂吃饭,一如之前,在自习室学习。晚上8点,什么书都看不进去。
不知道是专业课的苦涩难懂,还是因为枯燥单一的学习开始对未来有所持疑。默默走出自习室,在操场上走着一圈又一圈,走着哭着。
第二天,继续学习一整天,继续崩溃俩小时。
后来,也不矫情也不哭了,估计是没时间,每天俩小时,两周就是二十八小时,够复习一遍专业课了。
还好,都熬过去了。
再后来,为一次重大的考试,失眠再次袭来,没有第一次的紧张害怕,只记得一晚上尽剩下在吃谷维素了。
反正,正常一片可以睡上七八个小时。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看到十来个半片,四分之一片这种。
现在想来,也是有趣。也不害怕考场上昏睡过去。
父母对子女的爱
剧里,每一对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狠狠地爱着孩子。
方一凡就不用说了,亲子关系很融洽,打打闹闹又相亲相爱。
乔英子嘛,虽然父母离婚了,妈妈给予的爱有些窒息,爸爸给予的爱有点宠溺。但这并不妨碍,为人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做错了,我们改。为了英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开始试着从朋友做起,学着再次接纳对方。
季杨杨呢,因为事业,爸妈早早各处奔波,为了儿子的高考,亲子关系的和谐,为了老婆的健康,为了陪伴,季爸爸可以放弃这么多年的努力,退居二线,心甘情愿。
爸妈给予我的,从那些年的乖乖女,到有段时间的叛逆,都不曾改变。
就像那句,“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都是很爱很爱你!”
记得高三每个晚自习,老爹都会守候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
记得考研那会儿,还不是智能的手机,不能视频不能语音,但可以接收到一条又一条老妈一个字一个字码过来的鼓励信息。
记得烧的迷迷糊糊,睁眼醒来的凌晨两点半,守在我身边,依旧没有睡意的爸妈。
很多很多。
那些不曾经常想起的,原来,真的没有忘记。
我们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
这一场场的相亲相爱,凑成一个个小小的家。
离不开的小伙伴还是会天南海北
无论是谁,陪走的路只有一程,或长或短,谁都不知道会是多久。
我们欢笑,吵闹,一起睡觉,一起吃饭。在学校相伴的日子,我们有了自己的小伙伴。
大晚上9点多,我们带着买好的零食,偷偷跑到对面街区的网吧,趁着年轻,做着大学里必须体验的100件事之一,夜机。
考前的日子,凌晨两点半,小伙伴拿着我还没看明白的高数题问我怎么解答。打着哈欠、点着眼药水,强撑的我,许诺明儿一早,你睡醒,我告诉你解题思路。
站在小寨的街头,指着大胡子鱿鱼串,你说要解馋,你说,我不准你吃,你就不走。洁癖到家的我,准了。
决定考研的日子,你喊我起床背英语,我拉开床帘,把应急灯放在床铺中间,拉你跟我一起再读一页书,再记一个知识点。
灌了一上午的政治强化辅导,我们挤上一辆摩的,匆匆在两个学校之间穿梭,为了多睡几分钟,为了下午的数学强化能高效输入。
那年的夏天,已经不记得到底是不是很热了,只是肯定没有现在矫情,也肯定没有涂防晒。应该顾不上,也应该没时间。
年轻真好,为了自己的小目标,浑身解数,冲刺程度可达一百分。
没想着,毕业我们会分别,还是天南海北。就是若干年后开通的高铁,也拯救不了距离的遥远。
还好,交通方式的便利,我们找到了那些年陪伴在身边的小伙伴。
我们在微信上调侃彼此当年的糗事,我们电话着现在的烦恼与惊喜。
而有的人,即使在一座城,也不会再见了。
我们忙着自己的事,过多的问候,也会觉得是种打扰。
不管怎样,谢谢曾经陪伴的人,一起读书,一起疯闹,不刻意,不会想起。陪走的虽只有一程,或长或短,挥手再见。
那天,小伙伴微信里说刚做完一个手术,我问,有没有人在身边照顾。小伙伴说没什么大事,就是个小手术。
没敢再追问。因为,我也过不去。
我们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只是想起了那年一个人去医院做核磁共振,走进扫描室,躺在检查床上,听着一阵又一阵不同频率的轰鸣声。
曾经,也为钱而烦恼
剧中,方圆失业了。童文洁被迫选择了辞职。养育两个高三的孩子,租着高价位的学区房。一桩又一桩,一件又一件。
我们有着自己的清高,或是说气节,我们不愿意低头认输,就像,还没来得及写的《送我上青云》。
有些事情,我们坚持,没有错。可是,有时候,根本没得选。
比如说吧,你喜欢美术,可以去报个美术班研修一下。这自然是好。
可是,我喜欢的就是钢琴,从器材配备到师资,受收入水平限制,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
退而求其次。
这句话出现在脑子里的时候,不敢回想,多少决定是遵从本心,又有多少是没得选。
那天,跟小伙伴打趣说,如果当年早早不买那么多衣服,控制自己的购物欲,买买买、吃吃吃。
是不是可以攒一小笔钱,攒个首付什么的,顺便还能体验一下延迟满足之类的。她笑我,那就不是贪图享受的我们了。
如果,也只能是种假设,也不想之后的某一天,回想现在的时候,用太多“如果”。
有些事情发生了,过去了。
回想过去,从中抽离出想要的,才对得起那时候的自己吧。
生活中不止有小别离,与有些人的别离,与曾经的自己别离。
还有更多小欢喜,因为欢喜,我们忘记了难,有些苦也不就不会那么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