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吧,成绩好,性格好,长得漂亮,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同学问我弟弟为啥我这么聪明,我弟骄傲的说吃多了核桃,这个笑话直到现在也常被说起。我也曾因同学的嫉妒,书本被扔到了楼下,长辈的称赞,老师的偏心,同学的恭维,这就是分数带来的差距。好像在父母眼里成绩便是对她们辛苦最好的回报,那一门门具体的数字限制了我的一切娱乐活动,预习,笔记,复习,课外辅导,大学前从未住过校的我和叛逆的弟弟成了对比,常常羡慕他的自由和快乐,他也戏称我是书呆子。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我在用自己的方式希望他们感到些许欣慰,即使我有太多她们认为叛逆的想法藏在心底。
一切如意料之中的进行着,市重点初中,市重点高中,我按着父母的期望前进着,弟弟却常说不想成为下一个我,打架,旷课,抽烟,恋爱,长辈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做什么,父母常常指着让他们焦头烂额的弟弟说,多学学你姐,拿这么多钱供你读书,看看别人想读书都不能读。弟弟也只有连连点头答应着跑开了。小插曲发生在高一文理分科时,那也是我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选择文科,喜欢文字和写作,相比于逻辑化思维更擅长背诵,但这一想法直接招到了长辈的否定,原因是文科高考志愿范围狭隘,不利于就业。一番游说,见我无动于衷,也第一次得到父母的责骂,说我怎么变得这么不懂事,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第一次抗议以我爸给老师打电话宣布选择理科结束。我在百般不情愿中接受着这个结果,安慰自己的理由是父母不容易,他们也是为自己好。生活不急不慢的过着,我还是那个乖乖女,在一串串公式,数字和不甘中迎来了高三,为了高考,我似乎更忙了,挑灯夜战,每天在人工闹铃中醒来,数不尽的试卷,看不完的错题集,一切都在安排中,小到饮食,大到朋友圈。在如此高压中结束了高中,一切都没有结束,而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我的心里也早已隐隐有些预感,没错,我高考失利了,刚上一本线,我以为的铺天盖地的指责并没有到来,平静的可怕。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填志愿会怎样,我还有选择的权利吗?一个从未见过的当老师的表姐来到了家里,指导填志愿,一切看似尘埃落定,全是市内的师范专业,父母的口中的铁饭碗,我的未来似乎一望到底。在填报志愿截止的前一天,内心的小宇宙爆发了,我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又勇敢的举动,借了同学身份证,第一次去网吧,修改了志愿,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哪来的勇气,也没想过后果,拿出那张写着学校,专业代码的皱巴巴的纸,全部市外的学校,与中文有关的专业,当真的修改完,我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走出网吧,回到家,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父母,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我既希望知道结果,又害怕知道结果,但该来的总会来,青岛,这个我一无所知的城市将陪伴我四年,所幸的是我喜欢的中文系。通知书是我爸先拿到的,他还在质疑是不是送错了,但确是我的名字,在一片疑问和不可思议中开启,也真相大白,一直以来的乖乖女,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中终于勇敢了一回,叛逆了一次,还是不能妥协的一次,连弟弟都问我是不是吃错了药,纵使这件事后果是整个暑假家里的沉寂,我却真的感受到了快乐。
这一年,我十七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离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重庆,去一个新的城市,开启自己的下一段征程,一切都是新奇和未知,却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