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尹先生最近跟我抱怨,“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带,他们还是没什么长进,这是怎么回事?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难带吗?”
我只想说,商业不是儿戏,更不是学生时代的班级活动。
优秀的员工不能仅仅只靠招募,更需要培养。
《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石田淳先生的这本书,不灌鸡汤,不拘个性。借此,君君推荐书中的五大原则,希望你受益后,可以让你的员工自发努力!
一、合作性:让员工成为你的合伙人
如今的管理者在培养下属时,总是显得异常孤独。
对于管理者来说,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下属却并非如此.除了个人独资企业,企业的起点几乎都在于“合作”,这就意味着,你并非要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作,并且承担全部责任。
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当员工意识到他们不是在上班,而是在为自己工作时,很多工作目标上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二、具体性:别搞“暧昧”,把指令具体化
听话的人和说话的人,对同一话语的理解各不相同。
“这个汤很烫吗?”
“这个……其实也没那么烫吧?”
“难道不是很烫吗?都烫到舌头了。”
这样的不同意见经常发生,“很烫”或者“没那么烫”的模糊表达,就如同工作中和员工的沟通一样。
如果双方在表达同一种感受时,对“烫”到何种程度都不能相互理解,就更别提传达出正确的具体情况了。
也许有人会因为“没有传达到位”而加以留意,但如果自认为“传达无误”呢?商业场合的各种有效机会,或许就这样失掉了……
三、再现性:让正确行为成为标准化动作
在激烈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不乏很多能力超群的员工,当为了提高整体的业绩而要求他们“展示技能,传授经验”时,他们却不知该怎么做。
或许这并非是他们心怀恶意扭扭捏捏,而是这么做,似乎并不会为他们带来丝毫好处。而且很多人之所以杰出,全然是性格使然,灵感使然。
但是如果将正确的行为标准化,便可以有效地,使一般员工模仿到杰出员工的做事方法。
先分解行动,再逐步落实到位,然后让高水平的员工将理解到的“将自己的行动分解后传达给别人”。
尽早地实现“指导者的替换”,员工的水平提升的也就越快,整体的业绩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
四、一贯性:下指令切忌“没准儿”
对于下属而言,上司的话就是权威,但上司的话如果没有一贯性,那么下属就无法执行。
某部门频繁更换经理,而每任经理都想做出一些成绩来,但往往是几年的项目,做了一段时间后便不了了之。转而投入到新任经理的绩效中,最终鲜有项目得以持续实施而一事无成。
摇摆不定是管理中的大忌,而总是徘徊在不同的准备中,浪费的则不仅仅时时间,还有员工的忠诚度和信赖。
在如今多样化的时代,坚持一贯的标准更加不可或缺!
五、客观性:永远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觉”
人是主观性的生物。和自己相关的事不必说,就连别人的问题也会去做主观的判断。
虽然人只能凭借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但错误的意识一旦走了极端就会产生诸多麻烦。
在商业公司里,由于欠缺客观性而做的无用功比比皆是。所以,君君敬劝诸位,事实面前,请永远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觉”。
不靠干劲,不发脾气,用科学的行为方法提升团队整体业绩。
除了爱的教育和铁的纪律,优秀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会拆解任务,明确指导,让员工知道“就这样做,不会错!”
如果你在培养员工时还是遇到瓶颈,那么翻一翻这本书吧——《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E N D——
如果觉得此文不错,麻烦帮我点下“喜欢”。谢谢大家!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作者:顾君
一个不认命,也不和生活较劲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