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我们上学时期,这是我们经常读到这一首诗。我们经常歌颂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然而一旦这种爱过了度,它对于子女来说将不再那么美好,反而成为了一种束缚与枷锁,牢牢地将子女困在父母的期望与安排中。
(一)我都是为你好
这句话经常出现在父母的口头禅中,尤其是与子女产生矛盾与冲突中更加频繁出现。我们不否认这句话初衷是代表着关心与爱护,然而它更希望的是“你要按照我的要求来做”,父母觉得子女经验不足:判断决定都是错的,希望他少受些挫折、少走些弯路。然而对于子女来说,它就意味着无形的束缚与压力,要牺牲自己的想法来服从于父母的安排,而且还没办法反驳。
(二)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父母在指导子女做事情的时候,它出现的次数也非常之高,他们希望子女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服从于自己的安排,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经验会比子女多,因此自己的想法会比自己的孩子更符合于实际。然而站在子女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时候我们更看重人际关系,有的时候我们更看重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他们却直接全部否认我们的全部判断,以他们那个时代的经验来指导今天这个时代。
(三)你要听我的、你必须……
这句话就是直接强制子女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事,尤其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尤其是当子女学习成绩下降时,更加疯狂,拼命报名补习班,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时候做到严密监控,不允许浪费任何时间做跟学习无关的事情。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学习好与坏跟补习班多与少真的相关吗?只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就会好?只要严加看管着,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去?他们这才叫做天真,把孩子的人际交往,所有一切都断掉以后,就算成绩好又有什么用!
(四)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感恩这个词的意思是:对于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情。
然而当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横加干涉你的判断,你的人际关系,你的所有一切的时候,对于他人这样的行为,还剩多少的感激之情。父母自己所谓的付出行为,又有多少真的是被子女所接受的,也给子女形成了多少压力。
感恩是在双方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形成的双向情感交流,然而在双方不平等的地位上,那么形成的帮助就是在施舍。然而当按照父母的意愿实行,情况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又觉得是自己孩子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努力做下去,一昧责怪与指责子女。那么试问这样的“付出”,孩子真还能感激父母的付出吗?
说了这么多,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问题,也看了许多心理情感方面的书籍,也提出几点改善父母关系的意见。
1. 倾听和理解:首先,理解父母的出发点和意图,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和担忧。
2. 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父母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3. 寻求共识:在尊重父母意见的基础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一种平衡爱与自由的方式。
4. 坚持自我:在面对父母的期望和压力时,学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后果。
希望能通过这些方法,子女可以在尊重父母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打破以爱之名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