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一个跟修行类似的事情来,我会选运动。
先从专业说起。运动员的作息时间是最接近僧人的。看篮球的都知道已经退役的前NBA巨星科比的经典名言:我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科比天赋卓越,但更以勤奋著称,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他就已经爬起来跑步了。实际上专业的运动员都起的很早,睡得也早,作息规律。要想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那群人之一,贪睡和懒惰是大敌。
寺院的僧人在很多人眼里,是最“清闲”的人,不需要工作,无须争荣誉。然而他们大多有着严苛的生活规律,天蒙蒙亮就会起来做“功课”,世间的夜生活还没开始,他们就得睡觉。几乎跟运动员没什么差别。
然后是场地。几乎没有一项专业训练是不需要在封闭或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完成的,哪怕是滑板这类运动。修行也是如此,需要远离世俗纷扰。在佛教和道教经常会听到一个词:闭关。找个山洞,断则三五月,长则十数载,看起来神神秘秘,其实也是训练。
再就是训练本身。为了一个动作的娴熟,一项技术的突破,运动员往往经过重复千次的埋头苦练。即便是最有天赋的人,脱离了对运动素质的悉心雕琢也是枉然。要么昙花一现,要么伤仲永。所以但凡是一项运动的冠军,我们都会由衷赞叹。因为那是实打实磨练出来的,跟出身和地位的关系最小。
在这一点上,修行也不例外。僧人为什么要起早贪黑地念经打坐,无论风霜雨雪,几十年如一日?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就像吊环选手在吊环上要完成张开双臂的抬腿动作,并稳定地维持几秒一样,修行人也需要这样强有力的“定”,只不过前者是身体上的,后者是意识上的;就像体操选手可以自由控制彩带和皮球一样,修行人也需要能够轻松驾驭自己的念头。这些都离不开刻苦训练。
还有饮食。暴饮暴食、挑食和饮酒等可以说是运动员最为忌讳的。因为放纵食欲而早早结束职业生涯的运动员可为比比皆是,例如小罗,曾经的天才被誉为球场上最鬼魅的精灵,万千球迷的宠儿,在巅峰时期就沉湎于夜店,吃喝嫖赌百无禁忌,结果荣誉没有圆满,身材倒是圆满了。运动员都有严格的食谱,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一天摄入多少卡洛里,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修行人没有这么讲究,不过基本原则一致:宁可三分饥,不要十分饱。过量和过少的饮食不仅影响身体肌能的反应,同时也不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换句话说,不能让身心沉睡。特别是后者。运动员不是四肢发达的动物,在越来越科学的竞争环境下,竞技场上的电光火石的判断,越来越重要。
最后是保守。在不训练的时候,运动员能静则静,即便是从事运动也不能过于激烈和危险,保守训练成果是训练场之外最重要的事。同样的道理,修行人在独处的时候可以进行非常专业化的实修,平常则保守实修的成果,尽量不让外境影响到心念的大波动。
如果能接触到专业运动员,可能他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怨言:跟当和尚一样。在光鲜的成绩背后,他们犹如僧人般守着非比寻常的清规戒律,进行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训练。很多人觉得修行“违背人性”,运动何尝不是如此?要想获得更为持久的快乐和荣誉,就不能顺着人性中的贪嗔痴。
运动员拼死拼活是为了功成名就,那修行人那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清净和解脱。清净就是快乐,解脱就是荣誉。如果以专业运动员的标准要衡量的话,可能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都不合格。以为在大马路上跨栏杆,就能成为刘翔;在下班后打两个小时兵乓球,就能赛过张继科;偶尔兴起念念经,打打坐,就能成为佛陀。可能吗?
说到这里,真相就很残酷,如果出家人是专业运动员的话,那在家人顶多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者,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正视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学了一招半式就觉得超凡入圣了,生活和修行可以兼得。不,离那些全身心全天候投入的专业修行人还远得很。
运动没有捷径,修行没有顿悟。期待神仙降临,给一副超凡的身躯和心灵,那跟做梦没区别。说到相似性,两者还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能自度,没有他度。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