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司机讲如何写赚钱的网文。
今天讲如何写热血沸腾的战斗。
热血沸腾:指血液在身体中快速流动,将内脏产生的热量带到全身。
换句话说,热血沸腾不是一种情绪,而是由情绪和其它因素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
如果希望读者出现这个生理现象,那么我们就得了解,这个生理现象的产生机制与相关条件。然后才能在作品中做设计,从而激发、控制读者的这个生理现象。
从体育医学上来看,“热血沸腾”与高血压有因果关系。随着血压的持续升高,血流速度也将增快,人就会出现热血沸腾的生理现象。
如:紧张、焦虑、激动、噪音、视觉刺激等,都会引发人的血压升高。因此,我们就要集中精力,在作品中给读者制造这些高血压的诱因。
具体措施------------
a、制造紧张:
例如,万事俱备,只欠打火机。敌人的舰队已经压上来了,我方火攻用的柴草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火种到来。可是主角护送的打火机还在半路上,并且被敌军围追堵截,命悬一线,急如星火。看到这里读者会很紧张,引发血压升高,血流开始加速。
等着揣着打火机的主角历尽艰险终于把打火机送到前线,我方就开展火攻,大获全胜。即使这很套路,主角光环很扎眼,读者也会热血沸腾,因为血压上来了。
b、制造焦虑:
例如,主角的家眷正在向安全地带撤退。主角必须阻止敌军的追击,否则家眷就要惨遭屠戮。但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主角的焦虑就会感染到读者,引发读者的血压升高,血流开始不断加速。这时主角马踏连营,杀个七进七出。即使写的很水,读者也能热血沸腾。
c、制造激动:
例如,写攻下敌人的都城,我方将士以直报怨,一雪百年国耻。读者就会激动,然后引发血压升高,血流加速,从而热血沸腾。
d、制造噪音:
很多大神深谙此道。他们会在战场上设计婴孩的啼哭声、流民的哀嚎声、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刀斧砍进骨骼的摩擦声、肢体断裂声...总之是利用噪音来影响读者,引发血压升高,加速血流速度,从而令读者热血沸腾。
e、制造视觉刺激:
用文字描述战场上的各种限制级画面,给读者造成视觉刺激,引发血压升高,加速血流速度,从而令读者热血沸腾。
总结:
要写出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重点并不在于战争场面本身的描写,而在于如何引发读者的“热血沸腾”生理现象。
因此,我们在作品中,去有意的制造紧张、制造焦虑、制造激动、制造噪音、制造视觉刺激,来诱发读者血压升高,血流加速,从而令读者热血沸腾。
体育运动也能令人血压升高,血流加快。如果你能通过文字让读者跑个3千米,那么读者就会出现热血沸腾的生理现象。
战场的气势氛围、排兵布将、冲杀前进、后方补给等,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和套路来写的,需要作者花一些精力来安排和优化,下面把相关技巧总结一下。
一 、大战将起,风云变化!
任何一场战争,不管是春秋战国还是五代隋唐,不管是康乾盛世还是贞观之治,即使各自面临的局面、双方或多方实力不同,在开始之前都是需要有准备的,没有铺垫,不做渲染,接下来的战争便失去了重要的引出口。那这个战前要怎么写?
缓慢推进,节奏放轻;
刻画社会矛盾,展示人民境遇;多方势力角逐,朝野争斗;盖棺定论,高层完成决策。
战前不能太快,要为后面的战争场景做好衬托,要是一来就是快节奏,全民情绪高昂,后面的战场怎么写?紧张气氛要慢慢加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开始传导,以战前的缓慢刻画战时的激烈。
当然,要对战争给出理由。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是民间群情激奋?王室被辱?权力斗争?开疆拓土?
把可能的社会因素暴露出来,有利于完善其逻辑性。
大背景交待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围绕战争本身来讨论了。有了战意,主战方要出兵,这时候必然牵扯各方势力的利益。
主和方要阻挡,中立方要考虑自己是否被受益或受损,要不要选边站队等等,舆论、民情开始产生,局面风云变换。
这样一个铺垫大致结束,你的战前工作就做得差不多了,情势接下来的发展便是由最高层拍板决定出兵,完成开打的领导层路线。
夫未战而庙算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二、军事准备,主力在兵!
战前工作完成,战时开始。这里的准备就不同于第一个准备了,第一点说的是思想上、决策上、社会背景上,而现在要谈的准备是单单指军事上的准备,是已经敲定要打了,为打得更好做的安排。
军事准备要考虑三点:
兵源兵力
粮草后勤
谋略
打仗要兵多将广,在冷兵器时代,你有多少人几乎就预示了你有多大可能获胜,为什么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家都关注?就是因为数量稀少。
所以战前要解决兵源问题,兵可以是来自各地驻防的常规部队。
这里着重强调谋略问题。
军事小说要出彩,谋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谋略就等同于骨架,等同于核心篇章结构。要学会把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乘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等三十六计用于你的调兵遣将中,这是使读者产生爽感的关键。
平淡无奇的前期谋划基本就预示了一个失败的战争描写,没有好的计谋,如何能有完美的剧情?
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
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大家都知道,也正是这个计策,让孔明的谋略之能天下皆知,这也是战争中必须要考虑计谋的原因。
有的小伙伴问,为什么在这里就要考虑了呢,实际上对于作者,在军事准备期,就应该去做
规划了,后面实战多是对场景的描写,再临时准备计谋就晚了!
三、铁蹄浩荡,全军出击!
从军事准备到第一次正面作战,进军的安排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讲,斥候在前,前锋尾随,左中右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最后是补给部队和预备队。要明确在哪里生火做饭,在哪里埋伏,在哪里快速通过,明确雪不过桥,夜不过林等基本行军准则。做到细致而不琐碎。
对战时,阵法也是一门大学问。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
安排好对抗双方的阵型、人数、各自主将领等等细节,还要注意军事口令、信号旗的使用。一般在阵中,主将领都是靠旗兵发号施令,光喊是不可能的。
《我的老婆是杨玉环》中提到了一个偃月阵,我比较喜欢,这里也给大家看下:
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为了能更加清楚地展示阵法在小说中的描写,这里给出《三国演义》的具体例子——徐庶的八门金锁阵:却说曹仁忿怒,大起本部之兵攻新野。次日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使人问玄德曰:“识吾阵势?”
徐庶便上高处观看毕,谓玄德曰:“此八门金锁阵也。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
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
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如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玄德传令,教军士把住阵角,命赵云引五百军从东南而入,径往西出。云得令,挺枪跃马,引兵径投东南角上,呐喊杀入中军。
曹仁便投北走。云不追赶,却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曹仁军大乱。
玄德麾军冲击,曹兵大败而退。
四、正面对抗,短兵相接!
真正的战场描述在此时就开始了,我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情绪也已经调动起来,战法、兵力皆已齐全。
正面对抗要激烈,战场就是厮杀场,温和的战争是没有出路的,鲜血与进攻才是战场的核心。
正面战场描写有三种方式:
个人对抗
局部对抗
全局对抗
个人对抗:即某人与某人的招数对抗,战场上多为将领之间的骑马厮杀,直至某方被杀或擒获为止。个人对抗有其精彩性,关键就是对于某将领的招数描写。
个人对抗也可以有普通兵士的对抗,用以展现某方的平均实力或战场的残酷。如骑兵被刺下马,步兵被砍断手脚等。
局部对抗:局部对抗的场面要大一些,可以是某个小战场的对抗,如主力在交战,左路军作为战场一部分在某山脚与敌军的作战场景,或者打狙击战,小部分为主力赢得时间的情况。
全局对抗:全局对抗侧重对整体的把握,如将领交战后,骑兵冲锋场景,敌方设置绊马索,攻城战里的投石器、箭矢等等,而后步兵接触厮杀,主力哪方一触即溃,哪方声势浩大等等。
五、打扫战场,清理余孽。
战后,一些收尾工作需要进行,这时气氛开始缓和。战后感情有两种:
战胜:凯旋回朝,成功抵御外敌入侵,情感偏积极方向,喜悦较多;
战败:国破家亡,一代君臣消失,将领被俘,百姓流离失所。
战后收尾也有时间近远之分:
近时:主要是战场上的收尾,刚刚结束战争,清点伤亡人数、追击残兵败将、重整队形、营救伤员等等;
远时:平复民心,收复失地,封赏有功的将领和士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