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马尔克斯的《族长的秋天》,我才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阅读的坏毛病。我阅读时,总是在找寻一些优美的句子和自己想看的故事,总是在想这本书用没有用,哪一句值得我把它抄在笔记本上。
带着功利性目的的阅读引导着甚至钳制了我的思想。直到翻完一本书,才意识到内心的声音不是"我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吗?"而是"我把需要记下的优美深刻的句子记下了吗?"可是我给谁看呢!我记下那么多好看的句子,可是我却不懂它们的真正含义,我不懂族长深入骨髓的孤独和令人心酸的骄傲,我不懂文字语言里真正的绝非那些形式上的优美所能囊括的魅力。我触摸到书本的纸张,却没能看到它的本质和灵魂。我像一个旁观者在和别人,也和自己说:"是的,我看完了《族长的秋天》,很不错的一本书!"
我知道,理解体认凝结了审美意蕴的作品,感受别人的生命活力与实质,是和读者生活态度和情感经历有很大关系的。也就是说理解的主观性和差异性给了"借口":你理解不了作品没有关系,很多人都不能啊,没必要怪罪自己。可是我翻完了一本书后 总会泛起一阵失落感。合上每一本书,它只让我证实了自己是个旁观者,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该怎么阅读?如何阅读?思考这些的重要性远大于你囫囵吞枣看的任意一本书。
我其实我没有看完这本书,看不下去了。故事情节的刻意缺失,流散的语言文字,冗长的重复描写,破碎的场景与画面,其实就只是写了一位独裁者漫不可索,浓重的孤独。
最近看书有点急功近利,文字过目后脑海还是一片空茫,似乎眼睛总比思考快一些。或许我根本没有在思考,只是机械地找寻自己想看到的文字,不想看的,难以理解的自动忽略。这种阅读只是重复。它加深你所知道的,而丝毫不能给你拓展一个文学新世界,我还像一个在洞穴下面仰望天空的人,但始终没有足够能力和勇气去拨开洞穴繁杂的枯草和粗粝的石头,好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一片天空,好似从來也没有过。
倘若一直这样读下去,这是何等的悲哀,我只是把时间荒废了,这种荒废又与看电视剧,泡热闹的聚会,将时间消遣在无尽的娱乐产业中又有什么不同。歌曲,商业电影,庸俗电视剧,漫画,这些最能满足人类懒惰、懈怠本性的文化产业,像一个巨大的城堡,把我们一一囚困其中,我们似乎对此甘之如饴,自甘沉沦,慢慢被影响成懂得如何最舒服地消遣自我,愉悦自我的人。我一面在深深鄙视那些(不自知的鄙视)纵情于游戏,电视剧,综艺的,荒废时光的人,却不知道自己胡乱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同质的荒废。
尽管如此,我还是把尝试我的心打开,把我的热情保持住,看我所能看的,去看更多的人生,也从中看清自己的人生。我没有权利去鄙视沉湎与消遣娱乐的人,这样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我只能再读多些,再思索多些,再努力修炼自己,在修炼读书方面也许不能大有进步,但抵制娱乐至死的综艺和纷繁杂乱的网络信息绝对是一件大有裨益且必须坚持到底的大事。
我怕的不是自己没有多大成就,而是在自己孑然一身,贫困潦倒,年时已高是,回首年轻时代,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我希望我能欣喜发现,我没有完完全全地把自己买给了娱乐的喧嚣,我至少把我一部分的思考,大部分的时间和全部的心都给了书籍,健身和琐碎的努力之中。琐碎总归毫无作为好。
于我来说,阅读要给我的远远少于我所需要的,但远远多于消遣,聚会,泡剧,逛街给的多。
这是我在简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之前我是简书的旁观者,看别人的文字,羡慕别人的成就。而现在我想做个参与者。去记录自己内心的真实,分享我的体验。伍尔夫认为内心的真实才是本质真实,而客观世界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它不能准确反映一个真实的世界。我相信这些话,这也是我记录自己内心真实和体认他人真实的原因。
非常认真地谢谢你们的点开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