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想要背着爸妈偷偷回一次家,是在什么时候呢?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想过。
像个游客,不用告诉家里人,订个宾馆,把那些原来懒得去的景点慢慢逛一遍。晚上去看个电影,吃个宵夜,或者去酒吧喝一杯啤酒,九十点钟回了住所,洗个澡,睡觉。
一半归人,一半游子。
爸爸做的菜很合胃口;沙发很宽敞;房间的床很软;Wi-Fi永远满格;衣服可以偷懒不用自己洗;也不是因为和家人关系很僵……家里哪里都很好。
可是,我还是幻想着能偷偷回一次家。
看了我要WhatYouNeed的推送,《我妈不知道,我回家只想住酒店》,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
心里的愧疚感稍微弱了一点。
朋友圈有人发,“订了寒假回家的机票,突然就很想立刻回去。当然这也是一条不会让家人看见的票圈”。
上了大学开始,有意无意的,发朋友圈之前,都会考虑一下要不要屏蔽掉家里人。大多数时候,考虑的结果都是屏蔽掉。
不知道为什么,离开了家之后,反而越来越不想同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想让他们担心,也不想要过多的评价,甚至也不愿展示过多自己的改变。
似乎在固执地想要证明,一切都一如往常。
暑假,小七发微信过来,说他发现了一家酒吧,调酒师很赞。说着还发过来几张照片。
把照片翻来覆去看了几次,还是没有回他。
还说酒吧?放假在家,4点钟就要回家。妈妈说太晚了会堵车。还记得上次说4点回家,结果晚了一个小时,手机里一下多了好几个未接来电。
回到家,看到妈妈黑着一张脸,再也不考虑晚点回来的事了。实在麻烦的紧。
Karete同我开玩笑,我在喝酒,怎么,你要来一杯吗?我赶紧说,不了不了,我现在在家,当然要乖一点。
也许在家里人眼里,自己就算怎么变,也还一直是那个小丫头吧。
甚至都不应该改变。
买了条黑色针织连衣裙,在朋友圈发了照片被我妈看到。
妈妈发微信过来:“裙子新买的?”“挺好看的。”“烫头发了?不适合你。”“小孩儿长大了。”
本来没上心,事后回家,爸爸偷偷告诉我,妈妈看了我那几张照片,看着看着落了泪,说孩子怎么这么快就长大了,都自己买了衣服了,好像她记忆里,我还是那个整天背着书包的小孩儿。
听完,半晌说不出话。
其实我还没长大。其实我已经变了很多了。只是父母,或许都不愿接受自己的孩子长大吧。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我既不想告诉他们我变了,也无法回答他们说我没变。也许这也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的原因吧。回到家里,反而开始假装自己。
假装自己是自己。
开学回家,妈妈在机场送我。过了安检,妈妈一直在后面等着我。
这场景,让我想起从前。
中学时的周末,我去上补习班,妈妈总是在窗口注视着我走出小区。我会在楼下朝她招招手,有时走出来她的视线,还会故意再跑回来。我看到她还在窗子那里站着。
如今,我却不大敢再回头看了。我怕看见她的眼神,会疑心自己是否有做错了什么选择。
其实,不过是我们在变,而父母,只能默默留在原地,期待着我们回来,期待着我们每一次回来,都一如曾经:我们还年少,他们还没老。
可是时间从来不留情面。甚至残忍到,让我不敢去回头。
离家两千里,好像家里的盐都要好吃些。
可是,可是。
默默温情里,却总是让我束手无策。
如果真的做一次归家的游人,那该会是什么光景?走在熟悉的街道,做一个陌生人。不再惦记哪个人,也不惦记自己。
只是回家。回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