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究竟能不能学?
我一朋友报名参加了某小说家的写作课。每天下班7点到家,就在手机上听课,边听边做笔记,听到激动的地方还把自己弄的热泪盈眶的。
她说,老师教的真好,教会了我如何写小说,起承转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要立起来,性格要先想好……她说的头头是道,感觉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
为了验证自己是真的学有所成,她立刻打开电脑开始写小说。她说,她脑海里无数的画面已经跳出来,每一个人物都迫不及待要出来和她见面了。她还说,写好了,第一个发给我看看。
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她也没有发一章半节的内容给我。
她很沮丧,觉得是自己学习还不够努力,又是,又急匆匆地拿起听课笔记,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写作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我不禁哑然。不能说她不勤奋,只是,她的勤奋恰恰是她写不出小说的原因。
我不否认小说确实可以教,也确实需要教。就像毕飞宇曾经回答记者说:写作是一定可以教的。但是,天赋不可以,天赋是任何老师都没办法教的。不过,我依然要强调,只要你热爱、用心、用脑子,再有一个好老师,你是自己有能力挖掘自己的天赋的,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潜在的天赋最大化。当然,你不用心、不用功、不思考、不感受、不训练,就算你是莫言,最终也只能是so what?
勤奋,可以,但要是有意义的勤奋,而不是看似勤奋的勤奋。
就譬如我朋友,她那么认真的复习写作笔记,几乎都要把老师教的内容背下来了,可是,为什么依然写不出文章呢?
因为,比起背死板的内容,大量阅读才是写作的关键啊。这个作为写作最基本的常识,却恰恰被她忽略了。
什么是学习写作?
学习所谓的技法、创意表现反倒是其次,最重要是的学习如何阅读。几篇文章放在你面前,你知道哪一篇更好,好在哪里,别人看不出来,你看的出来,这就是阅读。你能把文章读明白,读通透,读多了,自然也就写得出来了。可是我朋友一年还读不完三本书,人家的小说好在什么地方,她当然也是看不出来,那又怎么能写得出好的小说呢?
写作之道,根源在看。这个看,就是眼界。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就是提高眼界。如何提高眼界,做到眼高?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广泛地阅读,高质量的阅读,多总结,多对比,把好作品研究透。这样眼界自然就高了。而且阅读的过程,本身是可以激发灵感的,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字眼,就能让我们文思泉涌,自然也就不愁没有输出了。有输出,再加上勤奋练习,自然也能做到手高。
广泛地阅读,高质量地阅读,才是作家能创作作品,并持续创作作品的唯一途径。
然而,听完我的一番话后,我朋友更委屈了:你这个意思我就天天读书,也不用努力写作了,反正我的眼界还那么小,写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
感觉我朋友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说到读,就放弃写。
如果不下笔写,你怎么知道自己理解透彻的东西有多少呢?读是一定要读,最好做到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仔细读。但写,也是一定要写。只是,是不是每天都要写,这就因人而异了。
有些人可以一天写一篇文章,比如,台湾的林清玄,就能坚持每天写三千字。但是,能够做到一天输出一篇文章的作者,不超过百分之五,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五的作者,都不是每天写。
如果把写文章当任务一样,每天绞尽脑汁死磕,闷头闷脑的写,不思考不琢磨,写的文章肯定质量不会太高,进步也不会很大。你还会觉得自己特别勤奋,看看,我这可是每天一篇啊,我一年都写了几十万字呢,还不够勤奋吗?看着自己的成绩,还能感动的落下泪来。
你说,这有意思嘛?你感动了自己,那读者呢?读者感动不?这是你写完一篇文章后,要问自己的问题。也就是,你决定写这篇文章的意义。
你非要说,我就我手写我心,我开心就好,这样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对我而言,我是很在乎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被认可,因此,我写一篇文章,就会去判断这篇文章值不值得写,写出来对读者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除非,我是打算自己看看,自己抒发心情,文章不会见观众,那这样的文章,最好叫日记。自个看看就好,也就没必要拿出来给读者看了。
总之,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努力,不叫努力,不要用这样的的努力,来感动自己,因为你得不到进步,或者进步非常小。特别是像我朋友这样,刚开始写作的人,千万不要走极端,要么就一字不写,要么就一天一篇。
最好是,给自己下一个目标。譬如,一周看完一本书,周末根据整本书的内容来写文章。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内文的引申,也可以是某一个篇章给你的灵感,更或者,你可以模仿作者,写一个大概的缩小版的小故事。你就试试看,你是不是能够不卡壳的,写出一篇逻辑清晰,语句顺畅的作品。
只有坚持边阅读,边写作,才有可能做到越写越好,越写越顺。阅读和写作,都不能单开来操作。对于执意要在写作这条路上有所建树的小伙伴而言,那种,一年读300本书,或一年写300篇文章,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操作,尽量不要这样做。
当然,你已经多阅读,多写作了,是不是就够了?就可以坐等时间把你淬炼成一个大家?
还不够,你不够在哪?在掉了最后一步,多思考。可能,你会觉得老生常谈。其实不是,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的故事我就不展开说了。
我之所以要在最后强调多思考,就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更是绝大多数写作者的问题。
没错,我们是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可是,我们却忘了去思考。
什么叫思考?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写作的时候,明明心中有千言万语,下笔却只字不出?又或者,你是不是抓耳挠腮几个小时,半个字都憋不出?就算憋出几个字,也是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感情,自己看着都嫌弃?
这可能是所有写作者都会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大脑的生成系统,并没有被打开,没法生成出我们想要的语言,也就没法转换成文字。
那如何打开我们大脑的生成系统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问,然后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三五好友在一起聊天,是不是你问一句,我回答一句,再他问一句,她回答一句?一篇文章的产生也无非这样,问、答、问、答、问、答……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写文章更多时候是自问自答。我们通过在脑海的自问自答,激活自己的语言生成系统,生成语言,从而生成笔下的文字,最后就成了一篇文章。只不过,为了让文字更简洁、流畅,我们通常会省略掉脑海中的那些问句而已。
你看,那些所谓复杂的东西,拆开来看,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写作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觉得写作太难了,太多门道在里面了。其实哪有那么多门道,不过是多看,多写,多思考。而这三者,也是有顺序的。
最开始,肯定是要多看,通过提高自己的眼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审丑能力。等输入量足够了,你就可以多写,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一切,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角度去写出来。等一篇篇的文章写出来,你就要多思考。
思考什么呢?就是我前面说的,看看你的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别人和你类似的文章,为什么比你好?这些都是你要认真去思考的地方,你思考清楚了,还要去实践。就是下一次动笔的时候,刻意去改掉原本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用这样健康的写作模式循环下去,才有可能让你不断得到进步。
最后,老调重谈的一个问题:天赋。
其实,我们没必要去神话天赋这个东西,就像鸡汤说的,你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不是说,没有天赋这个东西,我只是觉得,天赋是什么呢?是一种埋藏在地底的宝藏。
有些人天赋埋得浅,因此一出生就能发掘出来。而有些人天赋埋得深,不死命挖,是发掘不到的。然而,一旦你发掘出了你潜在的天赋,它是会开始生长的,它随着你的努力一直生长,直到最后优秀到吓你自己一跳。
我是覃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