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妈妈,在步入婚姻之后,会憧憬以后有了孩子应该如何教育,也很自信的说我会把他教的很好,但是真的是这样么?你认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了,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曾经多少次迷茫,又走了多少弯路,真枪实战起来,辛苦的不仅仅是体力,而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该给孩子怎么的养育环境,该如何更好的引导,也许你会说我知道呀,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更适合他们的,让他们能够接纳的?!
曾经的我,在2014年,大女儿出生了。在此之前我也看了一些有关育儿的书籍,我告诉自己一定会教育好她。不会说话的时候我跟她如何交流,会说话了我该引导她看些什么书,如何引导她跟别人的交流等等。我在脑海中想了很多,因此从出生不久我陪她听故事,认图片,跟她交流一些简单的话语,虽然她有时候听不懂,但是看到她摇摆着自己的小手,好像也在跟我说话一样,那一刻是幸福的!慢慢长大了,我们一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但是会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他们的想法不对,但是还是要去做,这时候我们会发脾气么?或者安静的倾听孩子,耐心的去引导呢?后来2018年又有了二宝,可以想象两个相差3岁的小孩子,哇!吵吵闹闹,鸡飞狗跳,有时候没有耐心了真的会大发脾气,但是过后真的后悔,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把自己和孩子都气的不轻,何必呢?从此,开始尽量克制并开始修行之路!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这本书中云香老师用真实的事例跟我们讲述了带孩子的艺术。书的扉页有一段话,妈妈的自我成长,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谁说不是呢?孩子在不断的成长,我们也要自我充实,学会如何跟孩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去沟通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在跟孩子的交流中出现了问题,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站在儿童立场,没有认真的去倾听,甚至没有看见他们!
特别是有了二宝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脾气真的是不受控制,弟弟小一点的时候,家人会抱弟弟多一些,照顾他多一些,这时候姐姐会不高兴了,你们都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了,都不管我。当然了,作为大人,我们会开始给孩子讲道理说,你是姐姐已经长大了,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但是弟弟什么都不会,就像你小时候一样,你这么小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抱着你照顾你的,你现在可以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但是这样说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用,尽管能看出姐姐还是不情愿。以后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有甚时,姐姐会说出为什么有个弟弟呀?我听了真的很难过!我会想,是我真的忽视了姐姐的感受,弟弟虽小,但是姐姐也是没有长大的小朋友呀,虽然她自己会吃饭穿衣,但是她还是需要家人的,我们不可以拿她跟弟弟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姐姐这些行为称作“不当行为”,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藏着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去关注,倾听,并且看见孩子的内心。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也许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但是孩子的感觉是敏感的,我深有体会,有时候弟弟和姐姐都犯错误了,但是对姐姐就会严厉一些,我们会说,不是告诉过你了么,不可以,怎么就是记不住呢?但是对弟弟,语气就不同了,这样做不对,这样做会伤害到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你看,也许在你脱口而出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是事后想想,自己真的错了,自己处于情绪区,也难怪孩子会有情绪,会说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了!我们是爱孩子的,就要让他们感受到,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要用行为去告诉他们,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确定自己不在情绪区,能够安静的去倾听,仅仅是为了听而听,跟随着孩子走,也许在听的过程中你找不到孩子有情绪的根本原因,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我们认真的去听了,孩子是会感受到的,你会发现孩子慢慢会走出情绪区,因为在听的过程中跟孩子产生了共情!我接纳你的情绪,我觉得你很委屈,我听了你的感受我很难过,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这也是让自己在走进孩子的一个过程。那接下来我们在说的过程中,一定也要从孩子角度出发,理解孩子,表达出孩子的感受!这样我们才真正的接纳了孩子,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自我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的“看见”孩子。就像云香老师说的:爱是连接,爱是看见,爱是你在我面前,而我确实“看见”你了。
多一些“看见”,多一点“倾听”,让爱连接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