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闲来无事随处浏览,不知为何竟看到了讲述昭明太子萧统的文章。众人游湖,旁人提议奏女乐,萧统却言: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宛若一滴水,滴入心田,泛起阵阵涟漪。
如此品行高洁之人啊,翩翩公子,立于浊世。
我一直相信,想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看后人给他的立传,不能看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因为经过人口耳相传的东西,势必会掺杂众多主观的喜好。唯有看他自己作的诗,自己写的文,自己说的话,自己做的事,才能拨开迷雾,真正察觉到他的内心。
萧统自小聪颖而善良,传闻他十二岁那年观看审判犯人,许是敏锐的内心让他察觉到了什么,许是犯人的眼神流露出了什么,他翻阅卷宗,竟动了恻隐之心,这人或许罪不至死。法者,公正而严酷,但法外还有情,萧统恰恰是可以察觉到这份情的人。他决定亲自判决,从轻发落。
萧统爱民如子,池州大旱,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他多次上书父皇,亲自发放赈灾粮食。萧皇塘一代爆发瘟疫,常人皆唯恐避之而不及,萧统却亲自为村民熬药送药,为他们寻找新的安家之所。
这是一个怀着对世界的慈悲之心而诞生的灵魂。
他的存在,是南梁百姓的幸运。
萧统的祖上是萧何,萧何也是我极其喜爱的历史人物。我心目中的萧何温文尔雅,极擅长内政,汉室的安稳少不了他的功劳。直至汉室倾颓,天下三分而后统一,再之后进入了长久的分裂时期。这时候的萧家已经历经数代,他的子孙如同他一般优秀,建立了南梁。
萧衍是历史上著名的梁武帝,他战功赫赫,建立了南梁政权,却又多次舍身为寺,是佛教的忠实信徒,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传说。这是一个多么矛盾的个体啊,战与佛,杀戮与救赎,嗜血与慈悲,这么多对立的形容却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我看不透,也想不通,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萧衍是一个英雄,文韬武略,他的儿子大多继承了他优秀的基因,多数成就斐然。
萧统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优点,但是他更加慈悲,更加伟大。
或许心灵最纯净的人终究是无法在权势之地停留太久的吧,他在三十岁的时候便落水而亡,英年早逝。这究竟是意外还是早有预谋,已经无人可以知晓。也许他太美好了,美好得不像是俗世之人,所以上天终究忍不住想将他带走。
时光飞逝,转眼千年已过。如今众人津津乐道的,怕是他与慧娘的那一段风流韵事吧。相传萧统来到香山寺,潜心编纂《文选》,就是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叫做慧如的尼姑。二人常常谈论佛家典籍,相谈甚欢,互相引为知己。但萧统贵为太子,终究要回到属于他的地方,二人天各一方,从此萧郎是路人。慧如相思成疾,郁郁而终。萧统得知后十分悲痛,重新回到庵中,洒下红豆,并更名为红豆庵。
就这样,他们的故事被人传诵至今,每每想起,便要叹一句有情人难成眷属。但真的可悲可叹吗?不见得。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一辈子若能遇到相知相许之人,哪怕不能相守,也是一种幸福。
我心中的慧如,精通佛家释义的少女,必定有一双清澈透底的眼睛。万事皆有因缘,爱情不过是人生中短短一瞬的心动罢了,又怎会困住自己一生?
他作《长相思》,相思无终极,长夜起叹息。徒见貌婵娟,宁知心有忆。寸心无以因,愿附归飞翼。
他在思念谁?他在叹息什么?他在回忆什么?他想跟谁比翼双飞?
我无从知晓,或许是慧如,或许是他人。我只知道他很难过,他一生皆为此情所困。
他本可以不必如此的,他大可如福临一般任性,将爱情作为此生的信仰,不爱江山爱美人,皇帝之位尚可抛弃,又何况太子呢?
但是他没有,他不是福临,慧如更不是董鄂妃。他们皆是精通佛理之人,佛家讲求的无非是一个缘字。世上之事无法强求,生来皆是命。纷杂的俗世中,有冥冥中的一双手在操控一切。有人称之为神,有人称之为上帝,有人称之为命运。
或许正是明白了这一点吧,他们都没有强求。在三妻四妾的古代,萧统以太子之尊,想要收一个民间女子大概不会是多么困难的事吧。但慧如能甘心放弃闲云野鹤的避世生活,随他到皇城中么?大概不能。萧统能放弃他的太子之位,放弃他为万民谋福祉的使命吗?大概也不能。不是因为他贪恋权势,而是因为放不下心中的子民。
萧统善良,却并不洒脱。太子的身份于他而言是幸,亦是不幸。是责任,也是逃不脱的束缚。
舍小爱而为大爱,这或许是他的选择。
所以这段因缘注定如露水一般短暂,但没关系,它也同样如露水一般清澈,不染一丝尘埃。
相知,这便够了。
我心目中的萧统,是少有的称得起温润如玉、清冽如莲这样形容的男子。他文采斐然,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昭明文选》。他慈悲为怀,爱民如子,像极了当年的释迦摩尼。百姓爱戴他,尊敬他,为他的死而悲痛,为他立庙,将他永久供奉,追谥他为“昭明太子”。
昭明昭明,昭为光之意。昭明,即为光明。
他便是一道光,一道照亮了世间一切尘埃的光,一道给百姓带去希望的光。
这是后人给予他的,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