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有起有落,但是每一步都在积蓄着力量,所谓厚积薄发,直到手握实权,方展现铁一般的手腕。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太宗才人(半为侍女,半为宫中无实际名分的姬妾。),太宗逝后,削发为尼,后由高宗李治召入宫中,立为后。683年高宗去世,武立显,临朝称制,不出两个月,废显立旦,称制如故。690年,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称帝约十五年,705年病重,旦复辟为中宗。
武则天从才人到称帝,一步步走得并不顺利,我们看到她时而手段的卑鄙,也当看到时而的高超。从引诱李治开始,武则天就表现出了不凡的识人功力,在以后的经历中,武则天总能准确识人、合理用人,这是她坐上龙椅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武则天正传》一书中,林先生总是在不断突出武则天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其实,在政权争夺过程中,流血事件真的罕见吗?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仅此而已。
武则天称帝后,宠爱和尚薛怀义、小白脸张氏兄弟以及御医沈南璆,闹得沸沸扬扬,宫内宫外、酒馆茶楼、田间地头处处笑谈着武氏的荒淫。看诸位男皇帝,后宫佳丽数不胜数,每日参汤大补,依然难以避免身体的虚弱。武氏作为第一个女皇,恐是难以打破传统思想,去设立后宫,举国甄选一批美男子用来燕居作乐,转而在身边物色三两人,满足肉体的欲望。将武氏放在帝王之位,抛开男女之别,此实属正常,不必大肆渲染。
总览《武则天正传》一书,所写历史事件尊重史实,但字里行间融入了过多的个人情感。当然,本书以李家后人的口吻讲述,对武则天有厌恶、有痛恨、有偏见实属正常。既然称作“正传”,应当把笔杆立在当中,不偏不倚,客观讲史实,是非善恶留给读者判断。正像武则天一样,逝后留下无字丰碑,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