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克服恐惧
“道理都明白,可就做不到”这是很多人都有的通病,在李笑来老师看来,其根源在于“恐惧”,而“恐惧”又会衍生出一个更有杀伤力的品性——懦弱。
人的恐惧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恐惧死亡而相信“天堂”的存在,因为害怕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相信轮回再生。
而伴随恐惧而来的懦弱同样贻害无穷,尤其是面对邪恶势力,因懦弱不敢与其正面交锋而选择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点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近年来反腐力度很大,很多贪官都落马了,在贪官被法律制裁之后,总会有无数的人冒出来“伸张正义”却很少有人在此之前有实质性的作为。
既然恐惧无法避免,所以需要培养“勇气”来克服,当然在李笑来老师看来“积累”要比“培养”更合适,就像此前所讲的智慧要靠不断积累获得,“勇气”也同样需要积累来获得。
“积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正如之前所讲的“速成绝无可能”,不可能在一个人有了一点点勇气的时候就委以“除暴安良”的重任。
但与此同时,要正视自己的恐惧,不能因为“恐惧”而不作为。只有不断积累自己的“勇气”才可能抵御我们的“恐惧”。
11、辅助工具
语言可以表达我们的思维,而且语言是一个便宜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但是在语言的应用上,应该思考在前表达在后,但很多时候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误区。
所以,李笑来老师以他的成长经历为例,强调要有正确的语言习惯。
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多用思考类的句式,这样的好处在于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思考,这样自己说的话才更要说服力,最重要的是这样特别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为此李笑来老师列举了很多句式,具体我就不列举了,大家可以细读一下这本书。
对于我们曾经的“过失”我们往往用“如果.......就好了”之类的假设句式抱怨,这一点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如何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假设”也是无济于事的,最主要的是这样反而浪费了更多不必要的时间。
所以,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真正做到“思考”居于“表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