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突发事件的解决路径”一文中讲述了一个事例:
孩子把书包给了妈妈,结果妈妈忘记拿了,孩子责备妈妈,否认自己的责任。妈妈就此认为孩子爱推卸责任。
针对这件事,作者给出了如下四条建议:
首先,孩子说怪你,你要承认自己有责任。
孩子既然和你有争执,这个责任不妨分割得清楚些,你可以说:“的确,是你让妈妈拿书包,妈妈忘记了,这件事情妈妈至少有90%的责任。不过你也有一些责任,因为书包是你的,但你也没有提醒我。”
其次,着手解决问题:“现在书包已经忘了,不管咱俩谁的责任,都要先把书包找回来。”
再次,书包找回来后,再告诉孩子:“你看,虽然麻烦点,但总算找回来了。如果咱俩发现书包没拿,但因为互相指责耽误了时间,书包可能会丢失。再说了,如果我帮了你的忙,你还这样责怪我,下次你再让我帮忙,我坚决不答应。你不希望这样吧?”
最后,告诉孩子:“这次的确是妈妈粗心大意,以后妈妈小心点,你记性好,也帮妈妈想着点。”
作者说,表面上看,这件事情的主题是处理孩子推卸责任的问题,其实真正的主题是遭遇突发事件时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
孩子发现忘了拿书包,第一反应是责备妈妈,然后是否认自己的责任。
作者说,这样的反应很常见。不光孩子如此,大部分成人也如此。而且,我们一直觉得这是正常反应。
作者自己过去也是这样:遇到问题时沮丧的情绪马上蔓延开来,后悔伴着自责。一旦有机会,就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出去向别人发泄自己的愤怒。自己却只花很少精力去解决问题,甚至把问题丢在一边,眼看着一要火柴烧掉一片森林。
作者说,我们对待孩子犯错,往往也是这样。
首先是负面情绪腾空而起,然后在心中数落孩子过往的诸多错误,接下来便直来直去地批评孩子,逼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这通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于是矛盾升级,导致激烈的冲突。
作者认为更合理的路径是:接纳现实,设法解决问题,分割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用90%的精力接纳现实解决问题,用10%精力分割责任总结教训,一定能把突发事件的危害有效降低。
前不久,先生忙到21:30多才到家,累的不行。
到家后,就一直歪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直到22:50才去洗澡。
天气太热,他一天穿了2件工作服(短袖衬衫),不洗的话明天没得穿了。
先生洗澡前自己把2件工作服搓了下,然后让我一起放入了洗衣机。
衣服放进洗衣机后,我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6:25我起床,问先生:“衣服晾了没?”
先生:“早上晾的。”
我:“那怎么办?你今天穿什么?”
先生:“没事,就穿湿的,反正等下也全会汗湿。”
我:“不知道你昨天两件都穿了,要知道的话,我就早点帮你洗了。”
因为我希望先生能穿上干的衣服,所以我开始想办法。最终,我拿出吹风机,花了15分钟左右帮他吹干了一件工作服。
之后,我跟先生说:“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要么干脆手洗后直接晾了不用过洗衣机,要么早点放洗衣机。”
以前我会怎么做?效果如何?
数落先生:早说了要你回来早点洗澡,这样也好早点洗衣服早点晾衣服,你总是不听,非要挨到快睡觉了才去洗。这时候我都睡了,要么就只能第二天再冼衣服,要么你又总不记得晾衣服。要不然这衣服早干了,你真是自找的,活该。
先生从来就没听进去我的话,依旧我行我素。问题并没有解决,有时双方还闹得很不愉快。
分析我这次的做法?效果如何?
我借鉴了《让孩子心悦诚服》这本书里“突发事件的解决路径”。用90%的精力接纳现实解决问题,用10%精力分割责任总结教训。
接纳现实
——衣服洗了还没干,但先生又需要必须要穿,只有半小时的时间;
先生自己做好了直接穿湿衣服的准备,但我希望他能穿上干的衣服。
解决问题
——用吹风机吹,在半个小时内把它变成干的
总结教训
——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要么早点过洗衣机洗,这样可以早点晾;要么直接手洗不过洗衣机直接晾起来。
事情圆满解决,我希望先生能穿上干衣服的目的也达到了,更没有对先生进行唠叨和指责,我很高兴。
由此可见,遇到突发情况,马上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效的降低危害的方式。
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强化这个新的思维模式,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