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2年前,当我还是个大四生的时候,我就开始对自己的年纪有了慌张感。
那是春节的时候,满世界的电视都在放春晚,我窝在沙发上玩手机,突然有个奇怪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怎么一下子,就到了22岁?
18岁的我,一定想不到22岁的我居然还过着这种普普通通的人生。没有耀眼的名校头衔,优秀的实习经历,马上就要去工作,简历却纹丝不动。22岁的自己居然这么晚熟,心理和想法还是跟18岁的时候无异。而且,还想马上逃回到4年前的时光里任性不出来。
这种奇怪的心理,导致那段时间,我对同级的同学都是改口甜甜地喊着“姐姐”(我上学晚1年)。只有在那一刻,我才会再次骗自己沉浸在“自己还小”的伪氛围里,心里也不怎么慌了。
啊,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因为比22岁还可怕的23岁,24岁都在后头头也不回地走过了,以及迎面而来无数的年龄在后面等着你。
任谁也不会同情晚熟的22岁的我。包括我自己。
1
花花是个91年的妹子,心态比我更急。
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在纠结要不要从留学机构策划跳槽去做互联网运营。我最初以为她是在工资或者工作地点上犹豫,谁知道她却是这么对我说:我已经25岁了,再改行就没时间了,如果我年纪小个2岁,我肯定立马奔去杭州接offer。
简直是急到火烧眉毛,不是赶不上时间,而是感觉已经被时间抛下,仿佛一旦做错决定就该立马人老珠黄待业在家去了。
可是你无论你改不改行,你还是25岁啊。是要有一个做着不喜欢的沉闷的工作的25岁,还是一个做着喜欢的工作的25岁,决定权都在自己。
大家都说“试错要趁早”,但并没有谁规定这个“早”,究竟是需要早到什么程度。并不是“这件事18岁的时候没做,25岁的我就不该做”,也不是“25岁做这件事影响到了将来,那就改也来不及了”。早,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未来的日子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还早了。
好在的是今年,她已经是一名活蹦乱跳的运营了,有着人人艳羡的大公司背景和超高月薪,比以往任何时候的一个花花都要容光焕发。如果她不趁早做这个决定,现在的她说不定继续在朋友圈里悲春伤秋,感慨工作的不顺。
2
而且,热爱、坚持,恰恰是治疗这种纠结焦虑和年龄的最好药剂。
只有在做着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的时候,时间才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无限延长,你才会整天数着指头等着下班,回家想到自己的工资,以及明天还要继续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焦虑到产生痛苦和煎熬感。
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则不同。每一次的工作,对自己都是惊喜和挑战,会知道自己又开始要点开什么有趣的技能。重要的一点是,对未来会怀有很大的希望。不是说非要有什么梦想才行,而是说,知道未来,自己会变得更优秀,那种喜悦感是由内而外的不言而喻,怎么也遮掩不住的。
3
大学时追看《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有天在微博里搜到宁静的一个采访。她说她自己一点也不愿意回到20岁的时候。“回去干嘛,跟傻瓜一样的,前途未卜。”采访上那么写着。
的确,往回看,过去的自己又单纯又迷茫,前途是怎样都不知道,技能也没有一个拿得出手,就敢大言不惭地嚷嚷要去最好的公司工作才衬得上自己。颠颠撞撞去面试碰壁,终于发现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时哭得真是傻里傻气。
而现在的我,虽然只是工作了2年,但已经开始逐渐攒着底气,敢于往前看,开始习惯不心慌,习惯长大,也习惯着晚熟。
这个时候真好。父母还未老去,还可以对着妈妈撒娇,还可以跟高中时放学一样,回家了就可以吃上爸妈煮的饭菜。
更加可以靠工作领着虽然微薄但好歹也算辛苦攒下来的钱,每月定期给父母一些钱,也给自己存上钱。
高中时政治老师这么跟我们说过,学习有4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我想,最好的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然后拼命去点亮技能的那个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