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男轻女的父母
从来没有想过,在当今中国社会里,还有重男轻女的父母。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重视家庭是中国父母的优点,他们可以为儿女牺牲自己。无论男孩女孩,一律受到父母同等对待。即便偏僻农村的父母,也会说:“闺女儿子都一样,只要愿意读书,我都会供养。”
直到遇到梅,我才发现,中国父母并非都一样。梅出生农村,父母没太多文化,到县城打零工为生。弟弟没出生之前,梅没有太多记忆。弟弟出生之后,是梅痛苦的开始。家里任何好东西,都是先要满足弟弟。比如,家里买了苹果,她想去拿,妈妈打她的手骂道:“给弟弟先吃!”诸如此类的现象,已经多到不胜枚举。
02. 儿子女儿区别对待
梅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只爱弟弟不爱她。在读书问题上,父母同样区别对待。梅的家里不富裕,但父母却花大价钱给弟弟补课,还让他学音乐;而对于梅,父母常说的话是:“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能识几个字,初中毕业就够了。”
梅的父母没有文化,他们也很难找到正式工作,一直在县城打零工。他们最终还是积攒了些钱,买了一套住房和一套门面房,全都给了儿子。对于梅,他们认为她上学“浪费钱”,希望她不要读书,出去打工挣钱,或找个有钱人嫁了,拿彩礼给儿子娶媳妇。
03. 不成器的儿子
被父母宠溺的弟弟,学习很差,初中没毕业就读不下去,好不容易上个技校。初中开始谈女朋友,早婚,很快有了孩子。可两人似乎还没玩够,任何工作都做不长,嫌苦嫌累嫌钱少,后来干脆不去工作。家里的开销一律依靠父母,逛街买东西也问父母要钱。
梅的弟弟又染上赌博的恶习,在外面欠了高利贷,被逼债的人追着到处跑。梅的弟媳受不了,一气之下离了婚,将孩子扔给公婆。梅的弟弟到外地躲债,现在人也不知在哪里。追债的人每天去纠缠梅的父母,抬着花圈到门口辱骂。
04. 内心受伤的女儿
梅从来不受父母关注,父母绝对不会花钱给她补习,恨不得她初中就去打工,高中就找人嫁了。可没想到梅的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总是在年级数一数二。梅的父母也没有理由让她退学,只好让她一直读到高中,又考上大学。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到处补课的弟弟,只上个技校,没补课的梅却考到名牌大学,在县城里名列前茅。对于梅的成绩,她父母内心应该也是高兴的吧,毕竟给他们挣了光,可他们听到大学的各种费用,又开始嫌弃起来。
父母常说的话就是:“怎么又要这么多钱?”“哪有像我们这样的父母,还花钱给你读大学。人家的女孩子,早就出门打工去了。”在大学期间,梅将花费降到最低,她吃饭很节俭,也很少买衣服,还会听到这样的话,她很伤心:“我都已经这么节俭了,还能让我怎样?”
梅很怀疑自己是否亲生,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这样做。她之所以要拼命读书,一方面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获得他们的爱;另一方面,又想快点逃离家乡。她很担心被父母早早嫁人,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年纪轻轻就当上妈妈,有的还遭受丈夫的家暴。
05. 你有多幸运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不敢相信,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在的中国。也许是特定地区的文化,在一些特殊省份、特定乡村,还有些没受过教育的父母,固执地偏重儿子。他们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延续后代,生个儿子,娶个媳妇,延续后代,似乎才完成人生使命。
女儿被认为是赔钱货,生女儿的唯一用处,就是快点长大赚钱,帮助父母一起完成使命。儿子和女儿在吃穿住用上区别对待,读书上区别对待。女儿不能浪费家里太多钱,养大以后就去赚钱,找个有钱人嫁了,再接着补贴家用。
重男轻女的父母没想到,这样做的恶果:儿子在宠溺下成长,不需要自己奋斗就能得到,最终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他们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没钱就问父母要,要到父母也没钱,就要去偷窃、赌博,轻松快速拿到钱,又吃喝玩乐地消耗掉。
他们的女儿呢?从小就痛苦地感受到,父母并不爱她,她的出生是为了弟弟,打工赚钱、嫁人换钱,都是为了父母和弟弟。她们非常努力,将一切事情都做到最好,还是无法获得父母的爱。这种感受带给她们的伤痛,就像枷锁,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恰好没有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现在应该明白,该有多幸运了吧。
—end—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