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S:本文是前作《我们活在一个被“谎言”包围的世界》的下一篇,没看过的朋友建议先看前作。
应该大多数人都听过“何不食肉糜”的历史故事:
晋惠帝执政期间,有段时间闹饥荒,老百姓都没饭可吃,只能吃草根和观音土。晋惠帝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提出了个千古闻名的疑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老百姓没有米饭吃,干啥不喝肉粥呢?)
需要注意的是,他老人家绝对不是在开玩笑,而是非常真诚地提出了这个疑问。估计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们和我一样,觉得这皇帝真傻逼——米饭都吃不起了,还喝肉粥?
只是经历的事越多,越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正如我在《我们活在一个被“谎言”包围的世界》中提到的第一次创业那样:我发现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所以,我们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人,就决定了我们的见识。
比如下面的笑话,指出的也是类似的情况:
联合国给世界各地孩子出了道题目:“请你对别的国家食物短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
非洲孩子:什么是食物?
欧洲孩子:什么是短缺?
美国孩子:什么是别的国家?
中国孩子:什么是看法?
千万别嘲笑晋惠帝,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都在犯类似的错误。而且几乎可以这么说:我们自身决定了自己能看到的世界。
02
目前,互联网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在按照“自身意愿”在浏览网络,从而得到相对全面客观的信息。
实际上,大错特错!我们看到的新闻、文章、信息,其实都是经过精心筛选过的。这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获取事实的真相,洞察事件的全貌。更可怕的是,那个筛选者往往是我们自己。
你会用什么APP看新闻呢?有人用网易新闻,有人用今日头条,有人用一点资讯。现在主流市场的新闻资讯APP有很多种,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大部分都采取了一种叫“机器推荐”的算法,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推荐不同的内容。
当APP发现你喜欢娱乐八卦之后,就会推荐越多越多的娱乐八卦给你。当APP发现你喜欢历史文章之后,就推荐更多的历史文章给你。每个人浏览新闻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一个类别花的时间多了,在别的类别上的时间就少了。
所以,喜欢娱乐八卦的人,会认为整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八卦,除此之外就没啥别的事了。喜欢军事的人,觉得整个世界到处是军事冲突,除此之外就没啥别的事了。
你以为你在随机点开一些新闻的标题,殊不知在点开之前,软件已经为你做了精心的筛选。不知不觉,你的认知就被误导了。你的兴趣,局限了你看到的世界。
03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前在淘宝点开了某件商品(比如手机充电宝)的页面,然后把淘宝页面关掉了,打开别的网站。结果别的网站特牛逼,居然也在页面上挂上了手机充电宝的广告。甚至你打开手机上的某个APP,也在拼命向你推荐充电宝。
事实上,我们用浏览器打开任何网页,浏览器都是会留下记录的。这种访问路径和信息,一般保存在一个叫Cookie的东西里面。而一些广告平台,能够悄悄访问你本地的Cookie文件,了解你的兴趣爱好,然后推荐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给你。
更可怕的是一些巨无霸公司,一家公司就出了很多产品(比如浏览器、各类手机APP)。你是它家多个产品的用户,那么它们就能知道你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职业,甚至是生理周期、生病记录、家庭住址、收入情况等。
利用这些大数据,这家公司可能比你都了解你自己。而利用现在无所不在的广告平台、推荐技术、内容分发,它们可以静心地把你可能感兴趣的,可能从你身上赚钱的内容推荐给你。而你对此一无所知,以为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内容。
04
所以,你早上起来,打开手机后收到某个APP的广告推送,可能是某个明星又离婚了。你感叹了一下,说娱乐圈怎么这么乱,三天两头不是这个出轨就是那个离婚,从不消停。
上班的公车上,你打开某个新闻APP,随便看了几条新闻,结果发现APP给你介绍了某款性价比很高,又很漂亮的手机充电宝,顺手就点击广告在淘宝买了一个。
到公司工作了半天,快中午的时候,饿了么突然给你发了几个红包。你本来想下去吃饭,结果因为红包而在饿了么点了餐。
……
你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却不知道你得到的几乎所有信息,都是各种公司、软件在获取你信息后精心安排的结果。而这就是你的世界,一个“人造”的世界!
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相。
PS
阿何4月份的写作特训营将于后天开班啦,只剩下少量名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