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小结

儿童的特点

首先直观来说,儿童是低龄的,年龄在6岁至14岁之间。其次从生理上说,身体发育不成熟的,第二性征还未发育。最后从心理上说,儿童有自然的赤子之心。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十章

我们都知道,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在这一章中,就将“婴儿”引入了“无为”的概念。老子认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我认为,他在这一章中所推崇的就是赤子之心:抛下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不将他物占为己有,不邀功……而且这些品德都要发自肺腑、自然形成,而不是有意为之。从这个角度看,儿童就有“真正”的赤子之心,成年人的赤子之心是修炼而来。

图1

从图1这张丰子恺的画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孩儿,用两把蒲扇假装成自行车,乐此不疲。这是一种天真、单纯的状态,也是一种游戏心态。像课上大家讨论的那样,儿童喜欢玩过家家,玩角色扮演。这种“艺术”是源于他们擅于重复和模仿。

图2

图2是一个小孩,趁爸爸不在的时候,学爸爸的样子用左手写字,这也是在模仿。正是因为擅于模仿,小学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才那么深远。儿童从六岁起,开始建立世界观,但思维能力不强,辩证能力弱,所以很依赖直观。洛克的“白板说”与卢梭的遗传论其实都片面了,这两个观点是相互补充的。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对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但他一定在某方面长得像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所受到的小学教育是比较好的。因为住在学区房,全班同学到现在八九年过去了,也依然能经常在小区遇见。小学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走廊墙面上贴满了学生的画作,一学期一次艺术汇演……学校是私立的,硬件设施很好;师资现在看来一般,尤为出众的是教语文的班主任,写得一手好字,时而温柔时而凶煞,教学有方法。我对文学的兴趣就源于她的启蒙。班主任带了我们六年,也是大幸。

还有印象很深的是,小学有一门综合课,每周一节,老师每次总会用最后半小时给我们出一个推理题,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展开讨论,谁先找出罪犯就能得一个奖品。这个环节也为我后来对心理学、推理小说感兴趣,奠定了基础。

数学就刚好相反,六年换了五个老师,也许因此,对数学没有感情吧……

这所小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过于封闭。由于同学都住一个小区,生活圈也在这儿,所以六年间大家的活动范围就在这个小区,偌大的外面世界仅仅有所耳闻,对“世界”的理解空白又单纯。以至于五年级看《汤姆索亚历险记》时,读到汤姆对女孩说“我爱你”之后,脸红了好几天;上初中初次听到同学骂脏话的时候,觉得对方无比不知廉耻。

我这个案例应该是成长环境过于pure了,被初中班主任称为“井底之蛙”。

图3

图3是一个小孩用扇子扑蝴蝶,与旁边的大人形成鲜明对比。书里通常形容小孩的词是“无忧无虑”,其实有失偏驳。小孩有忧有虑,只是他们担忧的如图3,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

小孩对事物的新鲜度、敏感度都很高,因此专注力很弱。图3的小孩现在在花丛中扑蝴蝶,可能他突然发现一只蜜蜂后,就会去观察蜜蜂了。看着看着发现花朵好美,就准备伸手去摸一摸花朵了。世间万物让他们应接不暇。

我记得课上有同学说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我觉得是不恰当的。正如前文所言的“赤子之心”,是天然的,是无功利的。可“以自我为中心”,指的是那些凡事只考虑自己、只照顾自己的利益、只顾及自己的心情的人,是自私的。然而儿童自私吗?儿童关注的是整个令他们感兴趣的世界,不感兴趣的就不理睬。而“不感兴趣”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源于生理。颜色越鲜艳,越引人关注,成年人喜欢黑白灰,大抵是因为低调或者身份要求吧。

儿童心理学中说,儿童到13岁左右的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有了属于自己的辩证观,才开始意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那也就不怪乎他们在幼儿、童年阶段喜怒形于色,因为在自我意识发展之前,“自我意识”实际上是被外界所操控的。

图4

图4可以看出是两个小孩撒尿淋青蛙,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就像最初的亚当夏娃一样,还没有羞耻之心,只是徒好玩儿,所以脱了裤子。相比右边站着的小姐姐,显然就是已经在经历青春期的人类。儿童对性的感受力不强,但又因为对新鲜事物好奇,所以会对男女生殖器的不同感到疑惑。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孩儿站着小便姿态是很娴熟的,可女孩儿却有点别扭。我记得弟弟好像是上小学之后开始站着小便,那时他还问过我,为什么女生要蹲着……我小时候也指着垃圾篓问过母亲她怎么流血了等等,答案自然是:“你长大就明白了。”

可见,小孩儿有种无知者无畏的本领,他们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不知避讳,也不知羞耻。其实“避讳”、“羞耻”这样的词语,是礼教给社会的一个桎梏,山顶洞人也衣不遮体呢,所以现在人们对“赤子之心”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不再如本义那样纯粹。所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也是因为他们单纯的时段越来越短。

还有个特点就是分不清危机。比如小时候有次晚上家里停电,大人点了蜡烛。弟弟看着火苗在跳动,觉得很有意思,就准备去抓。母亲赶紧握住他的手,轻轻地拍打,意为“这个动作不对”,但等母亲走后他还是想去抓火苗,没办法我只好把他抱去卧室。

图4的两个小孩也是一样。青蛙很有可能会跳到他们身上,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竟然也敢脱裤子,可见儿童是没有危机意识的。

我看克里希·那穆提的《生活之道》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都信誓旦旦地说人天生是有良知的。布卢姆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喜欢接触“好人”而不是“坏人”,所以他认为婴儿“会被善良的人吸引,排斥不善良的人”。由于“性本善”与“性本恶”的争议,我对此也十分不解,且在这里提一提,假如他们的说法正确,人天生有良知,那成年人的刻意而为的良知(意识到了良知的存在,而后去遵循良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良知的退化呢?

以上,就是我对儿童“赤子之心”这个特点的解释,简单来说,儿童是擅于重复和模仿的;对事物的新鲜度、敏感度都很高,但专注力很弱;对性的意识不敏感,也分不清危机;尚存良知。

理解:“艺术的世界”

根据课上同学们的启发,我理解到,儿童世界与艺术的世界相交通,可以体现在儿童原创的画作、儿童玩的角色扮演游戏等等。图5是儿童在玩积木,配文也很直观:“建筑的起源”,建筑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小孩儿在玩积木的时候,一边找平衡点,一边想方设法地设计出更加新颖的、高难度的模型。现下儿童中十分流行的乐高玩具,就是十分典型的益智游戏的代名词。

图5

我还想到弹琴也是一种艺术。家里有一架电子琴,弟弟还没有乐理知识的时候,我曾叫他弹一曲“悲伤”,力图让我听哭,他疑惑地按键,先是有了兴趣,开始乱弹一通,我提醒他:“我听着不难过呢。”他就开始慢慢弹,虽然还是乱按,但速度放慢了,手指也轻柔了。我想这就是他所理解的悲伤吧。钢琴家的曲子不也是这么产生的吗?弹出自己所理解的心情、境地,或者故事。


图6

图6中,一个小孩儿玩纸船,另一个小孩玩玩具飞机。他们做模型来模拟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这是艺术设计的启蒙——模仿。世界上本来是没有飞机的,莱特兄弟模仿鸟的飞行,将其发明出来了。船的发明是因为发现了水的浮力,有了竹筏,又发现风力可以运用,于是有了帆船。原始人的刀耕火种等等,都是在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中设计出来的工具。

理解:宗教的世界

图7

关于宗教世界的理解,老师说到了“万物有灵”,说了佛教的轮回转世,所以小孩被磕着碰着了,会十分伤心,就像图7这样,然后大人会拍打“危险物品”,以示惩戒——让你欺负我的孩子!

我还想到“万物有灵”的另一个角度。图7也可以理解为小孩儿看到物品被损坏了,十分伤心,就像自己的好友受伤了一样,觉得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我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的一个脸盆,有天放学回家发现它破破烂烂地被扔在楼下垃圾桶里,顿时就哭了,跑上楼问父亲为什么扔掉盆子,并把他拉下楼。我严词厉色地要求父亲给盆道歉,教他说:“小盆,对不起我把你弄坏了,我不是故意的”等等,自己也给它来了一翻很深情的告别,才回到家。那时我坚信脸盆一定也很舍不得我,可惜它不会说话。

年龄阶段及原因

在《中国儿童文学概论》中,儿童文学被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从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有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我认为这是两两对应的,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你能接受的读物水平息息相关,比如成人就无法接受低级的幼儿读物,因为他们接收信息的需求和能力都很高,儿童反之亦然。

一、幼儿阶段/学前阶段(3岁至7岁)

这是小孩儿的第一个逆反期,但由于他们的喜怒形于色,所以逆反一定不是针对某人或某事,我认为幼儿是为了行为活动的自主。终于学会了走路跑步,可以像大人一样自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也相信自己很有行为能力。搭积木,不需要帮忙;喝水,我自己会接水等等。虽然往往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是他们想要展示自己能力的体现。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幼年文学除却那些如《幼儿文学概论》的著作以外,给幼儿看的书籍很广泛,但是没有十分出众的。多是“撕不坏”的小卡片书,主要目的是识字、识数等等很基础的常识,而且需要有大人指导。所以我觉得,虽然“撕不坏”的发明已算是业界良心,但还是十分依赖家长,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家长只是把书买回来,把识物海报贴墙上就任其自己娱乐,难免就有些形式主义了吧。

二、童年阶段(7岁至13岁)

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认可的、有多样尝试机会的的年龄阶段。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多半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判断。记得小学我做数学题常常出错,问过几次父亲,他耐心不够,我三次四次还是听不懂,他就大发雷霆。往后学数学再也不敢问“为什么”了。弟弟学习能力比我好太多,性格却没我小时候那样开朗,明明能把一首英文歌唱得很好,却胆怯地不敢出声。我问他的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说:“你弟弟很优秀,就是缺少鼓励。”我的父母是都是比较内敛不会夸奖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对弟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身边的人物。自我评价就像照一面哈哈镜,要么让人自卑,要么就是自大。身边的良师益友就要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确的认识,树立起恰当的自信心。

有多样的尝试机会,是因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往往可以影响一生,我认为好事、坏事,只要这件事有意义,都可以让儿童参与体验,并作出积极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让他有一个虚怀若谷的心态,也能因见过比别的孩子更大的市面而保持气度。就像英国贵族和平民的对比,同样是走上T台,贵族小孩儿就更显得从容不迫,因为她对这样的环境已经熟悉了。

三、少年阶段(12岁至15岁)

孩子从13岁开始有了自我辩证意识,主动分别对错。少年阶段其实算青春期的前奏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开始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还有很强的自尊心。

我们看的《草房子》,就属于少年成长小说。在冬天抢帽子的那段情景中,从陆鹤不断重复“我的帽子”还有后来他的一系列沮丧反应,就可以看出他自我意识的增长与内心发生的变化。他一开始是很自豪自己有个亮亮的光头的,可少年的陆鹤开始为光头烦恼,甚至自卑。

桑桑在书中是很有个性的小孩,他为了引得别人注意,在夏天裹上棉袄;杜小康抢了他的风头,他心里十分不得劲儿,与他暗自较量……这些都是少年关注个性、展示能力的很恰当的表现。

体罚问题

关于体罚的问题,我个人是十分不能容忍的。虽然需要从长辈的出发点考虑体罚的意义,但是我觉得,一个小孩,即便他再不听话、成绩再不好,也不至于罪恶到需要用棍棒来教训。教训的方式有很多,罚抄、罚多写一篇作文、罚不能出去玩等等,体罚相比之下就太极端了。

这一点我的小学班主任就做得很好,她就常常放学后留下大批学生罚抄(大家都住小区,回家很方便)。我们一开始都老老实实地一笔一划认真写,到最后越抄越潦草,同学间还发明了“双笔”、“三笔”,一下子可以抄三排。我们的抄写速度越来越快,在课桌上还渐渐失去了被惩罚的伤心,因着“双笔”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大家伙儿胆胆怯怯地交上去给班任检查,她(假装)满意地点着头并打了勾,然后放我们回家。

上初中我把作业本重新翻出来的时候,发现“双笔”的偷懒痕迹再明显不过了。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错能改,但如果上升到体罚的程度,就未免小题大做。

如何避免错怪学生

课上老师给了提示:“幽默”、“面子”。或许可以像孔子那样循循善诱。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将开启结果的机会让给孩子,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只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记得有种让孩子知错的办法,就是让他意识到犯错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大人不要急于帮他弥补。比如小孩把玻璃窗砸坏了,就让他吹几天凉风,意识到窗户的重要性,以后才会小心对待窗玻璃。

至于课上说的吃泡泡糖被老师错怪的案例,我觉得,为了避免错怪,老师首先应该杜绝武断,小孩儿不会有瓜田李下的避讳,所以被错怪的几率很高。老师应该仔细问清事件缘由,再根据学生面对犯错的态度进行适当的惩罚。

比如,我会对吃泡泡糖的学生说:“你们现在是不是很流行吃泡泡糖呀?给老师也吃一块儿尝尝好不好?(学生可能会不愿意分享)算啦我还是不吃了,你也最好少吃些,虽然看你嚼得挺香,但吃多了会长虫牙的,还可以致癌呢,你知道癌是什么吗,癌是很难治好的病噢。”这样的说法也许有点危言耸听的意味,但应该让孩子从根源了解到潜在的危机,他们才能在进食之前多一点考虑。随着小孩之间的讨论,他们还会回去问父母考证泡泡糖的危害,乱吐泡泡糖的事件相应地自然也会减少。

问老师:关于四年级的问题

老师好,前面话很多,很感激您耐着心看到了这里。这是最后的一节了,想问老师一个问题:我发现小学四年级,10岁左右,是一个很奇特的结点,我问过许多以前的同学,包括我自己,还有弟弟,在四年级都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害怕落单,但又不想主动参与同学们的游戏。难道这也算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吗?

记忆最深刻地是小学的好友有一天哭着对我说:“XXX竟然对我说她不想跟我一起玩了。”还有弟弟四年级的一年,他常常回家气冲冲地说:“他们都不和我玩,那我也不和他们玩!”后来到五六年级事情就好转了许多。

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因为我看资料上说,童年侧重于需要支持,少年才侧重自尊心呢。难道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儿早熟?

老师临时的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和你个人真正独立意识的梦醒有关,也可能和青春期的启动有关,而且这个阶段应该是每个生命都会具有的。当然,如果从负面角度把它理解为焦虑,它和你们当时生活中的具体境遇也有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