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菲
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我总是受别人情绪的影响,越亲近的人,对我的影响就越大,我还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这让我实在吃不消。”
“我对Ta那么好,可Ta还是把我甩了,我感觉自己很失败,没有价值。”
“父母不希望我离家太远,虽然我很不情愿,但还是选择了离家近的工作。”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做教练和讲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
这类问题,反应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 - 一个人在关系中的成熟度。
一个人在关系中的成熟度,可分为三个层级:
层级一:依附自我意识阶段,在关系中由缺乏边界感、摇摇晃晃的自我价值和控制之爱三部分组成。
层级二:独立自我意识阶段,在关系中由清晰的边界感、稳定的自我价值和自由之爱三部分组成。
层级三:他人意识阶段,在关系中由可穿越的边界感、全面的自我价值和责任之爱三部分组成。
事实上,这三个层级并不像黑白那样界限分明,而是灰度的。
所以,在同一个人身上,三阶段的不同方面往往同时共存,但从总体来说,一定会有一个主导阶段。
层级一
依附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是不同且独立的个体,就像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
自我意识,说的是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他物是不同的个体。
因此,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就会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张三,而不是李四,知道自己与李四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那么,人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大约在1岁左右产生。
镜子实验,是心理学家用来判断一个生命体是否具有自我意识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让人/动物照镜子,看他能否意识到镜子里的就是他自己。如果能意识到,就代表已产生了自我意识。
所以,当你拿起镜子,知道镜子里的人是自己,或拿起毕业合照时,很快就能找到合照里的自己,就说明了你已拥有了自我意识。
根据是否具有依附性,我们可以把“自我意识”细分为“依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我意识”两个阶段。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都处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因为他们缺乏完整的个体和独立的功能。
为什么这样说?
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和他人,如果有如下表现,就说明他还处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
表现1、缺乏边界感
(1)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倾向于压抑自己,吸收对方情绪,成了一个情绪垃圾桶。
(2)只关注对方要的,看不到自己的兴趣、目标及价值。认为对方要的就是自己要的,于是会变成别人眼中期望的样子,而不是成为真实的自己。
比如:孩子会认为父母想要的就应该也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当父母不想让你离家太远,觉得学医比较好时,你就会选择在自己家这边的大学念医学院。
(3)责任不清,因此会把自己的责任和他人的责任混淆起来。
这一切,就使他们非常容易遭遇情感绑架。
当父母说:“如果你去别的城市念书,不在我们身边我们该多伤心啊,听话,别让爸爸妈妈伤心,就报这个大学”。
这时,还处在“依附自我意识”阶段的你,会很容易为父母的情绪承担责任,从而委屈自己,顺从他们的想法。
表现2、摇摇晃晃的自我价值。
(1)自身价值被他人态度决定。
这时,你会认为我的价值取决于你如何对待我,如果你对我好,就说明我是有价值的,反之则说明我没有价值。
(2)害怕被批评、拒绝和抛弃。
这时,你会特别害怕批评、拒绝和抛弃,因为一旦发生,就说明我是不值得的,说明我是不好的,因此我没有价值。
(3)对关系容易焦虑。
人的情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当一个人把自身价值寄托于他人身上时,就会混淆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因此,处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的人,往往会在关系中感到十分的焦虑。
而这份焦虑,则会影响他们去经营好一段关系。
表现3、控制之爱
处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的人,当他们爱人的时候,这种爱往往会演变为一种控制。
但事实却是:这是畸形的爱 - 我爱你,所以你必须如何如何。这样一来,你不仅容易被他人情感绑架,同时也很容易用情感绑架他人。
比如,我都为你付出那么多了,你怎么还不爱我?为什么我对你都那么好了,你却不能跟我在一起?
与此同时,这种所谓的爱还会成为确认自身的工具。
通过在别人身上映照自己的方式来找寻自我价值,重要的不是你爱我,而是通过得到你肯定的答复,我确认了自己,我确认了自己是有价值的。
为此,你会不断的问“你爱我吗?”、“你喜欢我什么?”这样的问题。
“依附自我意识”并不全是坏处,在年少时往往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依附父母的养育而存活,需要通过父母来认识自己、确认自己。
但是,人不能永远不成熟。
随着成长,有人完成了独立的任务,有人终其一生留在原地。
这样的人,不仅与父母间不是独立关系,他们也很难独立于其他任何的重要关系。
层级二
独立自我意识
在克服了“依附自我意识”阶段的问题后,你就会进入“独立自我意识”阶段,这时你的人生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由于是对“依附自我意识”阶段的克服,所以在“独立自我意识”阶段,你的表现会与前一个阶段截然相反。
表现1、清晰的边界感
这时你会认为:别人的情绪是别人的,不是我的。因此,你不再成为别人的情绪垃圾桶,你可以做到分离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同时,你会认为:别人想要的,不等于我想要的,我有自己的兴趣、价值和目标。
所以,在这个阶段,你会开始成为真实的自己,做自己眼中的自己,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你会想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让别人来为你的人生负责。
同样,你会认为别人的责任是别人的,不是我的。遇到事情我也不麻烦别人,我自己扛。
所以,这时你可能会这样说:“家人对我的人生有知情权,但他们没有决策权。不论他们同意不同意,他们终究都管不着。”
表现2、稳定的自我价值
这时的你,不再通过仰赖对方,从而让自己感觉有价值。
所以,你会这样想:无论你喜不喜欢我,对我好不好,批评我还是夸奖我,都不能说明我的价值,我的价值由我自己决定。
因此,你不再害怕被批评、被拒绝和被抛弃。
在这个阶段中,你关注的重心回到了自己身上,不再依附别人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因此,你对待关系时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焦虑,容易患得患失,而是能更平静从容的面对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
表现3、自由之爱
不同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的控制之爱,在“独立自我意识”阶段,你的爱是更加自由的爱。
这时的你,不会以爱为工具去控制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所谓的爱所控制,更不会以爱为工具来确认自身。
这时,你会想:我爱你与你无关,是我的事;你爱我与我无关,是你的事。
以上,就是“独立自我意识”阶段的三个突出表现,虽然它比“依附自我意识”阶段有了很大的成长,但也有它自己的问题。
它的问题是:容易让人变得“自私”,并缺乏“责任心”。
据我观察,一个人在“依附自我意识”阶段有多依附,他在刚进入“独立自我意识”阶段时就会有多独立。也就是说,他的表现会从完全的依附,转变为完全彻底的独立。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种独立,在外人看来,往往显得过于自私。但它也是我们个人意识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它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解决自私与利他,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会进入第三层级:他人意识。
层级三
他人意识
第三层级,即他人意识阶段,是在克服了独立自我意识阶段的弊端而到达的。
这时,人在关系中既不是依附,也不是完全的独立,而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
这一层级与之前两个层级有何差异呢?
依附自我意识下的人际关系,其中的人就像是连体婴,分不清你我,只有我们。
独立意识下的人际关系,就是把连体婴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距离和隔阂。
他人意识下的人际关系,则是各自独立的人,同时他们牵手、相拥在一起,贴近的同时又有边界。
所以,在这个层级的主要表现是:
表现1、可穿越的边界感
这时的你,既有清晰的边界,也有穿过边界的通道。
所以,此时你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清楚的知道那是别人的情绪,同时你也会想表达你的关心。
这时的你,知道他人对你的期待,也知道你自身的兴趣、价值和目标。所以你会充分的考虑他人,同时也会充分的尊重自己。从而,在他人期待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之间达到平衡。
这时,你会认为,我为我的人生负责,你为你的人生负责,但我们俩的人生交织在一起,我会充分注意和理解我们对彼此的影响。
所以,你会这样想:家人对我的人生有知情权,但他们没有决策权,我会把我面临的境遇,我的思考,以及选择充分的与我的家人交流,无论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最终还是由我来做决策,毕竟我拥有自己人生的决定权,而家人则会参与我的人生。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平衡和对他人的充分考虑,在他人意识阶段的你,解决了“自私”和“责任心”的问题。
表现2、全面的自我价值
这时的你会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同时人也有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要在社会中实现。
我的存在价值,不会因为他人喜欢或不喜欢我,对我好或对我不好有所增减和改变,它始终都在那里。
我的社会价值,则取决于我能给他人带去什么,我的学识、技能、经验等。在这方面,我会自觉的接受所属群体,以及所服务的群体检验。
如果我不能服务好我所属的群体,说明我在相应的知识、技能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这并不会动摇我的存在价值。
关于这部分内容还可以看我的文章《如何建立骨子里的自信?》、《如何建立稳固的自我?》。
表现3、责任之爱
这时的你会这样想:虽然,你是你,我是我,但是你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我,我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到你。
爱不是控制,也不是放任。是全心全意为了所爱之人的福祉考虑,为其做尽可能的事。
就像幼鸟羽翼未丰,需要保护,当幼鸟长大,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又需要放手。年幼时给予的保护是责任,成年后的放手则是责任。
我爱你,既是我的事,也与你有关。
当一个人,最终进入到他人意识阶段主导阶段后,他会成为一个好的恋爱对象,也会成为一个好的结婚伴侣。同时,他也会是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和一个好的公民。
如何发展自己
在关系中的成熟度?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关系成熟度上有所发展呢?
1、做好课题分离
要完成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到独立自我意识阶段的跨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课题分离,也就是建立“你的事是你的事,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我的人生是我的人生”的思维方式。
如何做到呢?
当不清楚时,你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究竟是我的课题?还是别人的课题?”
比如,当你想去其他城市工作,父母又不想让你去的时候,就可以向自己发问了 - “这个问题究竟是我的课题?还是父母的课题?”
这时,你会意识到这是你要面对的选择,这是你的人生。
而这次选择,也是你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走向独立自我意识阶段的大好机会。
2、拥有系统视角
要完成从独立自我意识阶段到他人意识阶段的跨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备系统视角。
什么是系统视角?
系统视角能帮你清晰的看到你所处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各种互动。
当你能以系统视角看待问题时,就会清晰看到整个系统究竟发生了什么,看到你与其他人的互动,以及彼此互动后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
这时,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
“我的言行给对方造成了什么影响?对方是如何回应的?”
“对方的言行给我造成了什么影响?我是如何回应的?”
“我们是如何互动,如何彼此交织,又是如何彼此影响和渗透的?”
在系统视角下,你的一举一动都不是单独的一举一动,而是会给其他人和整个系统带来影响。
对方会据此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一举一动,而这一举一动又会反过来对你造成影响,同时你会据此再次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回应。
所以,当你开始从系统视角看问题,看他人,看整体的时候,你就逐渐进入了他人意识阶段。
最后的话
看到这里,不知你会为自己在关系中的成熟度做出一个怎样的评估呢?
在什么情况下,你处于依附自我意识阶段?
在什么情况下,你处于独立自我意识阶段?
在什么情况下,你处于他人意识阶段?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主导阶段又是什么?
其实,现在的你处于哪个阶段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当前所处阶段是否对你有帮助,是否能支持到你?以及你想达到哪个阶段?你又愿意为此付出什么?
相信这篇文章和这些思考能够对你的人生有所帮助,共勉。
艾菲介绍:思考力领域深度研究者、课程研发者、作者、讲者;《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天赋优势领域深度研究者、课程研发者、讲者。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专业级教练(PCC);超过1300小时的CEO/高管教练&个人成长教练经验。前美国财富500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艾菲的理想”公众号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