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原文是: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4)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先生的翻译是:
孔子说:君子所向往的三种境界,我还没有办法达到。行仁的人,不忧虑;明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贡说: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啊。
【回头是岸】
傅先生讲到‘仁者不忧’的时候,延展开去,讲到:情绪、情感、情操三个词。他说:
“每个人都有情绪呀。情绪很容易冲动。但ta还有情感,情感的话就比情绪呀要稍微稳定。譬如我们对父母的情感,那不是情绪哦。情绪的话,恐怕是一时之间被激怒的;或是一时之间被引发的,叫做情绪。情感是比较稳定的。啊,我们说同窗之谊呀,同学嘛;啊,同乡之谊呀,同乡啊;这属于情感。还有情操,情操就是我个人认为:我这一生的操守在哪里,什么是我的风格。所以,在讲到情绪的时候呢,情感这个层面的时候,到情操的时候呢,就要强调什么?仁者不忧。”
说到情绪、情感、情操,或许还要加一个:情怀
情怀:就是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所发生的情绪相对应。
我对于情怀的理解就是:一个拥有某种情怀的人,就是有终极人生目标的人,不只有理智的思想体系,更包括浓厚的人文关怀跟悲天悯人的心地,是人的理性跟感性交集中最醇厚的部分,一个具有情怀的人,有ta的理性的高度,更有情感方面的厚度,还包括人文方面的温度,ta是一个智者,同时也是一个仁者,还是一个勇者,更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大德,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远之,方感叹其伟岸;近之,也能体会到其慈爱可人。
情绪,好似浪花,甚至是惊涛骇浪;
情感,如同潜流,看似舒缓,而平稳,却具有更源源不绝的力量;
情操,差不多就是整条江、整个湖水,甚至是一个大海
情怀,恰如岸边。
站在岸边的人,常常向往大海的航行,向往长风破浪的起起伏伏,向往彼岸的风光,可又何曾想到,那彼岸,无非是历经劫波的此岸;
从海上归来的人,常常被认为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见过世面的人,而真正经历了风浪的人却不会终生漂泊在海上,总归是要回到岸边,像岸一样沉静、厚重,慈悲而安详。
【仁者无敌】
讲的时候,先生是按照智、仁、勇的顺序讲的。
事实上,我更愿意遵循原文的次序,甚至可以‘仁者不忧’一句话就足够了。为什么?智者未必能够行仁,智者也未必是个仁者;勇者也是一样意思。而反过来,如果加以数年,仁者必将开启ta的智慧,必将显现ta的勇气。这在《论语》的其它章节里面也提到过,可以在这边合在一起来参考: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泰伯篇》)
我的理解是:人要是不行仁,就是最大的毛病,ta的内心一定是混乱的。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
这段话讲得很明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值得推崇的品质,但是不要忘记,显现这些特质的唯一途径是‘好学’,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好学,后果最轻的是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顶多是有点愚钝而已;其它的就越来越麻烦了,荡、贼、绞、乱、狂,看到没有?一个比一个严重。
而且,我们也知道,惧怕是一种忧虑,而不是忧虑的全部;迷惑也是一种忧虑,也不是忧虑的全部。
所以,‘仁’是核心,是本,是道。就是自己该走的路。有前提,这个路必须是正路,具有正义性、正当性和恰当性。而‘智’跟‘勇’是‘末’,是‘术’。
偶得•仁者无敌
行仁深处文武备
持而怀之智勇全
非是天下无敌手
咎由不仁自取之
【个人专享版】
同样,这一集可简化为: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私人专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