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他的书,感觉就是“找虐”,他就是那个看起来也不怎么努力,但永远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明明没有从小立志成为一个小说家,偏偏写出了那么多巨作;明明没有刻意练习写作技巧,作品却叫好又卖座;最虐心的是他说他没有“才思枯竭”的时候,因为他不想写就可以不写(还能如此任性……);更可气的是他永远热爱写作,从不认为那是一种负担(谁说一旦兴趣变成职业就会失去兴趣吗……);不可思议的是他说他的脑袋里永远有那么多鲜活的点子,就像一个储物柜为他的小说增添血肉。
好像所有努力在他这里都没有那么明显,似乎所有应该都在他这里失效,是天赋异禀吗?是上天格外眷顾吗?还是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遥不可及的大神,让我们这些费尽心思、日夜煎熬却还一无所成的人,除了唏嘘之外别无办法。
为什么他如此谦虚低调却越发显得熠熠夺目,为什么他如此不带目的性的随意却造就了令人羡慕嫉妒的业绩?每一个伟人成功都有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原因,可惜的是故事不能复制,不管什么原因,不管你窥探到了多少,你还是你,不会因为多读了本书就打开了通往成功的无障碍通道。
02
那么,我们究竟能从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
我想,那应该是一种普世性的真理,就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是那个当你面对抉择面对困惑时能指引你的真理,就是那个能让你事半功倍更省心省力的真理,就是那个让你更早懂得更快成长的真理……
当然,要掌握这些真理并学会利用和运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搭建好自己的框架体系,往里面填充好真实可信的数据、完善好典型有代表的案例,而村上村树,毫无疑问必须囊括进来。
他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能,就像马云一开始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中国商业教父,薄熙来也不曾想到自己最后会锒铛入狱一样,谁都不可能在最初就知道自己最终的归宿。你的小宇宙一旦爆发,也许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
他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他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翻译,一个总会不由自主蹦出来的爱好-写作,有灵感时就写小说,次之就写随笔,再次之就写译本,合理分配自己各种状态的时间,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了解自己,是要了解每个时刻自己的特点,最大化的发挥效用。
他告诉我们要懂得激发自己的潜能,人脑的容量总是有限的,精力也一样,所以要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自己的潜能上。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里,如何去激发,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对现象的反思、对事件某个有趣环节的记忆都十分敏感,那都是他小说的来源,都是他源源不断的灵感。所以,他关注所有他能关注到的趣事,留心所有相遇的人经历的事,发现那些不一样的吸引力,然后顺理成章地将这些转化为小说的吸引力,在因势利导中解放了自己成就了作品。
他告诉我们热爱是最持久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情感更持久,没有什么比爱更无私。当你爱一个人、爱一件事,不需要任何原因,通宵达旦也不会累,日夜相守也不会苦。但也许你会说,爱也会变,不爱了怎么办?那就让自己不断的去爱,只要不丧失爱的能力,总有爱的东西。
敬佩一个人,学习一本书,总结一个事,都需要我们拨开云雾,去找寻那些普世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