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放学回家,补充营养做好各项工作后,坐在桌前准备开始做作业,孩子妈妈见还未动笔,说到:"宝宝,还不开始写作业啊?"孩子说马上开始。
过了5分钟,还没开始写,妈妈把音量调高了说到:"还在做什么啊?怎么还不开始?"孩子也提高了音量,说本子坏了在粘本子。
10分钟后,音量又提高了,说到:"你还写不写作业?"孩子不示弱,带着不愉快的情绪,大声回到:“本子刚粘好,现在开始写。催什么催”
……
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和妈妈心情都不好了。
孩子嫌妈妈啰嗦,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做作业,不仅写得慢,正确率低,字也写得不好。妈妈见孩子做事不利索,提醒了还不听,也很烦。
这是常见家庭场景,原本母慈子孝,却变成了鸡飞狗跳。如果有一方能好好说话,也不会不愉快。
在妈妈第一次说话时换成:“宝宝,你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几分钟后可以开始写?”这样孩子就知道要抓紧时间了。第二次说话换成:“宝宝,出什么问题了,需要我帮助吗?”这时孩子会告诉你本子坏了,在粘本子,自己能搞定,不需要帮助。第三次说话换成:“宝宝,离你约定的写作业时间过了几分钟,现在可以开始写了吗?”这样和孩子商量,孩子就知道时间过了几分钟,必须开始写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不愉快。
好好说话,有这样几层意思:
说话的语气要平和。不管和谁说话,平和的说,语气要委婉,,语调用降调,声音适中,除公开发言外说话不要超过平时的音量。
说话要说完整。将你要表达的意思完完整整的说出来,不要只说一半,不要让别人猜,猜来猜去容易产生误会。要教孩子把话说完整,表达是思考的表现形式,这是很重要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孩子遇到危险或是寻求帮助的时候,要把事情说清楚,完整表达。
说话要有礼貌。先称呼后说话,寻求帮助请字开头,受到帮助谢谢收尾,这对所有人都适用。
说话尽少用反问、质疑的语言。直接陈述问题或事实,不反问不猜疑。
适时主动说话。并不是所有人都先关注你,有时候需要我们主动去关注他人并表达我们的关注,这样你能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关注。
意识到好好说话的重要性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一次带孩子出门,因为不知道在哪坐公交车,我便问路旁的环卫阿姨:“阿姨,您好!请问7路车在哪里坐?”阿姨告诉了我们具体位置。到公交站后,不知道在哪边坐车,便问旁边的人:“叔叔,您好!请问去市政府坐7路车应该是在哪边坐?”叔叔微笑着告诉我们在对面坐车。上了公交车后,孩子说到:“妈妈,我们今天受到了陌生人的两次帮助。”我点头,问到,他们为什么愿意帮助我们?孩子说,因为你很礼貌的向他们问路。我很惊喜,孩子终于发现了我的用意。我告诉他,好好说话,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我直接说:“嘿,扫地的,7路车在哪坐?”环卫阿姨会告诉我们吗?孩子猜测说不会。
到了一家小店,孩子番茄酱不够吃,想还要两包,我告诉她,你好好说话,说不定服务员哥哥愿意帮助你。她尝试着走过去,不一会,高兴的带回了两包番茄酱。我问他怎么做的,她她告诉我是这样说的:“哥哥,我的番茄酱不够吃,请问能给我两包吗?孩子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并完整的提出了她的问题,我很高兴,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生活中,人与人的争吵,大部分都是由于没有好好说话,要么是没有沟通,要么是对话的理解不一致,要么是沟通不具体不完整,导致他人以为是自己想的意思,以致产生了误会。
夫妻之间,亲子之子,每天都要沟通,好好说话显得更加重要。家长的行为胜过言语,孩子的很多言语和行为习惯,都是向家长学来的。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我们的言行引导孩子,影响身边的人。
好好说话,能让我们一辈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