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言寄墨
《最好的告别》作者是阿图·葛文德(美国),原作名: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由彭小华女士翻译,在此我真的很感谢这些伟大的翻译者们,因为有他们才能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作品,在看《大数据时代》的时候就深有这种感触,里面译者直言为了让读者能够看到与世界同步的作品,不会因为语言上的限制就让好书延迟,看到这里,心里是极大的感恩的,译者也是伟大的分享者!
作者阿图本身是一位医学工作者,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最好的告别》里面既有作者作为医者的专业角度、也有作者作为子女、朋友的角度。全书更多的是对让我们很羡慕的美国完善的养老机制的批判,但是并不是枯燥无味地讲述干瘪瘪的养老院制度、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而是穿插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患者的小故事,甚至还有作者的父亲在罹患肿瘤的案例,我读到最后真的是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我们面对衰老、面对死亡时是那么无奈,即便看似发达的医疗条件总是打着续命的旗号却从来没有真正救过“命”。
【关于衰老】
我一直以来理想的死法就是能够老死,可是当我看到书中提及的那些年老的人一步步失能,不再是生活的主宰,因为身体的老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可能因为偶尔不注意到小细节就能引发一个大的病症,比如一个不小心的摔跤就可能再也起不来,而摔跤的本质却是因为年老失衡无法避免。养老院看似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优越的环境、安全的保障、合理的生活,却早已失去家的概念,而这些老而孤独的人在这里丧失生活的主权,被要求何时起床、洗澡、吃饭、睡觉,没有一点家的感觉,活得反而丧失了尊严,但是却又无能为力。衰老其实是死亡前的挣扎,但是人都会老,对于老年人的关心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都显得心力交瘁。
衰老是一种无可逆的现象,我想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了要承认,但是在老的过程中要慢慢学会如何优雅的老去,该放手的时候就应该坦然地去放手。
【关于死亡】
我记忆中第一次谈论死亡的时候是在小学四年级,前后桌,一共四个小女孩子,具体怎么讨论起来的倒是忘记了,我只记得有一个小女孩自信满满地说:“我一点都不怕死,死了就跟睡觉一样,什么感觉都没有。”我当时其实对死并没有什么概念,唯一害怕的是痛,我自小是个对疼痛特别敏感的人,有个小伤口都能痛得哭叫出来,那时候我一直以为死一定要经历某种疼痛,我对这种疼痛极度恐惧,但是听她说完,感觉死一点都不可怕,就像睡觉一样,感知不到一点痛苦。
自从那次谈话后,我睡觉前总会幻想自己就要死了,想感受一下死的过程,或者说更多的是想感受自己怎样睡着的过程,可是直到现在一次都没有成功,一觉醒来永远记不起自己是这样睡着的,没有知觉,没有意识。小时候常会做梦的,我观察自己做梦最深刻的几次是,一次梦到到处找厕所,结果醒来尿床被大骂一顿;一次梦到被追杀,腿都要跑断了,醒来发现自己的腿搭在一个叠好的被子上;一次做了个梦中梦,在做的梦里还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第二层次的梦,所以当我看《盗梦空间》的时候,我特别能理解那种梦里套着梦的感觉,既真实又幻觉;还有一次就是自己梦到一件特别可怕的事,但是我却意识清醒地告诉自己,别怕别怕这只是个梦。梦确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我虽然没有特别深入地去解析自己的梦,但是每次梦醒我都会试着找出做这个梦的原因,一般都能清楚自己做梦的缘由,所以只要睡觉前专注意识,不去想事情,既能很快入睡又能不做梦保证睡眠质量。但是不做梦的时候真的就像自己死过一次一样,因为连潜意识都没有活动,什么感觉也没有,不知道死是不是这种感觉。
我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思考到死亡,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有一天我要死去,再也见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我都不会再知道,我再也看不到光、感受不到太阳、吃不到好吃的等等这些事情我都会感到心口有种难以呼吸的伤心,谁也逃脱不了的无奈、无助感。当我跟我的同龄朋友诉说这些的时候他们都不会理解我为什么年纪轻轻的会想这些呢?对啊,谁会无缘无故地在活着好好的特别是青春尚好的年纪想到自己会死呢?我们总会以为自己的时间多到无聊,总以为一生足够漫长到不想活,总以为这些时间可以让我们做任何想做的事,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谁不会这样想呢?可是谁又能阻挡天灾人祸呢?我是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但是我曾也一度地觉得时间多得数不完,谁让自己年轻呢,可是当你发现生命一茬接一茬,几年不见得小孩长得比你高了、走在路上都小孩子被叫阿姨了、你叫着不想长大可是别人早就不把你当小孩子看了,感觉时间过得快得最明显得是从父母身上,眼睛花得认不了针了、牙齿已经坏掉好几课了、头发都快全白了、腰弯的更深了······这是我最近几年从小孩子身上、父母身上感触最深也是最明显的变化,时间不再是“毕业遥遥无期”那种慵懒,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紧迫感,我也终于意识到生命从开始就已经意味着结束了,如果你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感受、多尝试、多做事,可能真的会怕死,因为你还有还多没有完成的,你舍不得死,但是到了那一刻,无论是反抗到底还是垂死挣扎都是无济于事了!
虽然我一直知道要把时间用在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上,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当下,但是我对死亡的恐惧一点都没有改观,夜晚睡觉的时候还是会有压在胸口无法呼吸的沉重的悲伤。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看待死亡,无论是在书本上还是在生活中,我经历过亲人离世,可是那仅仅是让自己陷于悲伤,而对于死亡本身并没有过多地思考,甚至是去正视!我们都知道,死是生命的终点,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可是这些恐惧却渗透在自己每一寸肌肤的毛孔里。
我对死亡的思考常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对生命太悲观了,但是要死的恐惧与悲伤常常会在夜晚找到我,但是白天的时候它们又消失不见。阿图的《最好的告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见的,它是我在Kindle上买的第一本电子书,我总觉得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幸运,我从不刻意给自己规划看什么,即使去图书馆,我也是喜欢在各个书架之间穿梭,我常将此称之为我与书的缘分。年纪越是累计,越是相信缘分的力量,反而很多事便不会再去刻意强求,冥冥之中总有一种注定好的缘分让你遇到谁、看到什么、了解什么,顺其自然是最好的状态。
关于死亡,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死亡的勇气,无论是家人、朋友、陌生人或者自己,虽然无论是面对衰老还是疾病,我们在死亡临近的时候都是那么得无能无力、痛苦、无助,可能即便我们多次虚拟练习,真正的时刻来临还是会无法面对,但是至少能坦然接受死亡的事实得到心安。
【关于活着】
看完阿图的书我觉得最大的感恩就是活着了,但是怎么才能更好地活着呢?人总是要死,我们更应该无所畏惧的活着,更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去追逐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表明看起来光鲜亮丽而自己内心却不是真正渴求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好好地活着,好好活到终点就是好死!活着是最大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