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这一名称最早是由南宋学者罗大经定名而来,在这之前古代研究文学的理论著作中从没有“散文”这个门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在剖析文体时,极为具体。诗、骚、乐府、诠赋、颂赞、祝盟……
“五四”以后人们开始研究文体分类时用了“散文”,于是在探求散文的历史渊源时,对古典文学作了这样的分类:韵文、骈文、散文。
非韵非骈,行以成体的文章就称为散文,这便是大散文概念,它包含了纯文学、亚文学非文学等在内的十分庞杂的文章系统。
小伙伴可能对韵文和骈文有些疑惑,我也是,于是查阅了资料。
韵文,是指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与散文相对,如诗、赋、词、曲等。章炳麟在《文学说例》:“韵文完具而后有散文。”
而骈文盛行于六朝,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
现代散文采用“四分法”分类,即将文学类文章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块,非文学的实用性文章不再包含在散文概念中。
即便如此,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文体的概念相比较,仍然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散文诗、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史记传记、序跋等等体式不一、写法各异的诸多文体。
人们习惯上将“五四”以后的这种“四分法”中的散文概念称为广义散文。
广义散文仍然是一种“类”的概念而不是文体概念。
“五四”以来,散文家族中许多文学体裁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并取得了独主地位,诸如杂文、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史记等,剩下的便是狭义散文。
“五四”后,狭义散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美文”、“纯文学散文”、“抒情散文”;有的称“小品散文”、“艺术散文”等等,称谓虽略有不同,但对狭义散文的文学特质的认识基本相同。
概括地说,所谓狭义散文就是指那些以“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的艺术美文。这是狭义散文的文体概念。
散文的发展经历了由一类文章到一种文体的过程。我们现在说到散文有时也包含了广义的散文。
散文成为一类文体后,因其可短可长,又无太多文法限制,且贴近作者生活,就诞生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它们或情词恳切,或思接千古,或饱含哲理,或明心见性,逐渐形成了现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的特点。
朱自清、梁实秋、汪曾祺、贾平凹、林清玄、史铁生……都是我喜欢的散文作家。读他们的散文作品不仅可以提升精神境界,也可以提升写作散文能力。
小伙伴们对散文了解了吗?你有喜欢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吗?你和散文之间有什么情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