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古怪的北方女孩。
我从小不喜欢吃饺子和面条、在很少煮汤的北方吃饭时习惯喝一杯水、害怕把脸冻僵的零下30度的冬天……所以,当我真正意义上踏上广西这片土地,就爱上这里湿润的空气、四季常绿的树木、每餐都有的汤水还有那一碗仿佛寻着前世乡愁的米粉。
四月的桂林总带着一种氤氲缠绕般难以名状的温柔,仿佛在这个季节不写两句诗都对不起这样浪漫的气候。四月的校园图书馆门前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每次路过总忍不住驻足,想起许多过往——譬如烟雨朦朦时分,忽然亮起的路灯,映着湿淋淋的光滑路面,梦境般美好;譬如在那个路口,遇见喜欢的人坐在凉亭下读书,眉头紧锁的模样。
曾有那么一些时刻,觉得味道是有记忆的,它会突然间出现在你的鼻尖或者回忆中,带着温暖的感知或过往。在驻足了很久的南方小城里,那些有关米粉的记忆带着老友般的温度抚慰着我的灵魂。
白先勇先生对米粉可谓是“执迷”,多年前在我备战考研的那段时光里,先生率队到桂林献上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抵达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一碗粉,而且是五两!要知道,平日里我们的食量大约是二两或三两,可见先生对米粉的渴求和喜爱。
是了,一碗米粉,开水焯过,淋上卤水,放几颗炸黄豆、几片锅烧肉,便已是芳香四溢,更不消说再浇入大骨热汤、放一勺酸豆角和酸笋后呈现出的美味。
桂林人民真的很幸福,一大早就有热腾腾的米粉吃,可以蹲在街边吃、可以端在手里靠着墙边吃,带着市井的真实和温度。更何况,价格实在亲民。在桂林,米粉要涨价是要接受民意调查和投票的,可见它在桂林人民心中的分量。
更动人的是,有一些米粉店竟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多年前,有一个疯狂的夜晚,我与彼时的一位师姐在桂林街头热烈讨论着学生工作中的种种,激动得竟忘记了时间。走了很久很久,聊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间竟到了凌晨4点。街道清冷,天色灰白,太阳还没有升起,一股寂寥慢慢侵入骨子,禁不住打了个寒颤。然后,忽然就看到街角的转弯处还亮着灯的米粉店,顿时觉得这座小城温暖无比。坐下来吃一碗二两卤菜米粉的时候,我跟自己说要记住这一刻,是这座小城给予我这个异乡人最熨贴的温柔。
关于米粉的传说,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秦朝。当年秦王为统一中国,派50万大军征战南越,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根据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式的新合落面,也就是今天的誉满天下的桂林米粉。
如此说来,米粉还是受到了面条的启发,智慧地将大米做成了面条的样子。最初的最初,竟是用来抚慰北方将士的。所以,穿越了几千年后,从北方赶赴南方的自己,仿佛是寻着前世的乡愁般怀揣着对米粉莫名的热爱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广西的米粉花样繁多,每个地区几乎都有自己代表的米粉——南宁的老友粉、柳州的螺蛳粉、全州的红油米粉、玉林的牛巴粉、宾阳的酸粉、邕宁的生榨米粉……虽说都叫米粉,可做法、粗细、口感大不相同。而我,每一种都很喜欢。
每次去市里办事,都要在路边的那一家固定的摊位吃一碗美味的牛巴粉。那碗米粉,是有着治愈效果的。
很喜欢一部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深夜十二点,一个男人在街角弯弯曲曲的小巷里开的食堂便开始营业。食客们来到深夜食堂回忆过往的某样食物、找寻记忆里最初的温暖,人性的善良、温润、仁爱、宽厚、悔恨、迷茫、孩童时期的回忆……娓娓道来,很是触动。那是食物赋予人的温度,带着许多无法名状的情愫。
这一碗魂牵梦萦的米粉,无数次出现在我的回忆中。那座美丽的南方小城是我的第二故乡,有着家的温暖感知,也许是因为那里有曾经爱我、怜我、抚慰过我、帮助过我的人,和自己曾停留的青春。
三毛说,她到撒哈拉沙漠去是为了寻找前世的乡愁。